返回第50章 商鞅变法(三)(1 / 2)战国侠义首页

太子驷的老师、太师公孙贾年过七十,没有精力参加这种“舌战”,坐在这儿也只起个助威壮胆的作用。

眼见己方一个个铩羽败退,自己不好光看热闹一言不发。

可事前原以为不必他上阵即可大获全胜。

所以没准备发言稿,仓猝临敌,只能哼出一句:

“反正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对这位老先生必须尊重,但对这句反对“变”的核心又必须驳斥:

“请允许臣讲个小故事:

一个楚人趟水过河,在浅处留下标识。

回来时因山洪暴发,河水猛涨丈余,他却仍然按旧标识处下水,结果当然要被淹死。

当今之世,周天子已徒有虚名。

诸侯纷争,互相吞噬,非你死即我活,不但与尧、舜时相差万里,和我穆公当年也不可同日而语。

此即河水猛涨,若仍法古、循旧礼,何异于楚人之按旧标识、涉新水?

与变法相比,您认为哪个是走邪路犯错误?”

为了顾全公孙贾的面子,商鞅没有尖锐地抨击他。

但一个“小故事”也讲得他哑口无言。

秦孝公长长的轻吁了一口气:

没有人也没能力再阻止“变法”了!

商鞅在这场辩论中取得胜利,又进一步为“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也更加坚定了他专任商鞅推行新法的决心。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

“新法”颁布后,在城、乡民众中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

因为普通百姓看了,都认为给“平民”的好处太多,肯定是一纸空文。

不相信上边能按说的那样兑现,老百姓受的骗太多了。

为了取信于民,商鞅让人在行人密集的城北门竖一木杆,并宣布:

谁能把它扛到南门,赏十金。

围观的人不少,但都觉得这根木杆并不重。

扛到南门路也不远,事微而赏重,很可疑。

说不定又是哪位大老爷想拿个傻小子寻开心,才做这个“套儿”逗着你往里钻。

小伙子们耸耸肩,互相观望,无人应聘。

商鞅并没意识到这一点,觉得自己被“凉了台”很不高兴。

派心腹到人群中想看看是否有“反对派”在暗中捣鬼。

听到群众的议论后,心中有了主意,立即在城楼上自报家门,高声宣布:

“秦大良造鞅喻示:

有将此木扛到南门者,立赏五十金,令出必行,言而有信!”

话音刚落,人群中就像开了锅的水,沸腾喧哗:

“娘呀,五十金!我干二年也挣不来哩。”

“二年也花不完哩。”

“买两头牛哩!”

“够我大娃娶婆姨啦!”

“省心吧!十金都扯蛋,五十金不更是西北风?”

人人都眼馋,却又都观望不前。

偏有个说话结巴的楞小伙子走到木杆前:

“扛、扛就扛,大不了白跑几里路,也累、累不死人!”

一手举起放在肩上,大步开走。

中国大多数人的心态是:庙街iajie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