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0章 潼关(2 / 2)磷火常同日色鲜首页

从患病士兵的症状还有他们描述的城内情况来看,城内流行的瘟疫是感冒和伤寒。王瑾没有治病的办法,现在粮食不足,连加强营养都做不到,只能靠隔离,让已经染病的人靠免疫力硬扛。

闯营的军医们知道一些治疗感冒和伤寒的方子,也救治过一些人,但是王瑾和他们都说不清其中的原理,临床实践也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再加上药材匮乏,这些治疗手段起不到多大作用。

再拖延下去,就算闯军驻扎在城外,也迟早会染病,但如果现在攻城染病的概率更大,这件事情着实两难。最好的办法还是一走了之,可这就意味着几个月后,这支官军会恢复元气,再度与闯军敌对。

更难办的是,破城之后拿城内的官军以及家眷怎么办。潼关城内的老幼妇孺不多,主要是本地军户的家属,军民加在一起大约三万人。这三万人每一个身上都有可能带有病菌,要说最干脆利落的办法,那就是直接一把火将全城连人带病菌全都烧掉。闯军诸将都想得到这个办法,但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哪怕仅从利益上来说,也不能做这种事,否则的话其他明朝军户将来还有谁敢投降?

“我也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只能勉力一试,如果有什么差错,我也不说什么责任由我承担的屁话了,反正我也承担不起。”王瑾这一次前所未有地心虚。参加此次军议的不仅是老管队们,连中层都来了,足有数百人。王瑾站在人群正中间,讲着自己的计划。

“东边天险门,西边地维门,南边凌云门、迎熏门,北边吸洪门、俯晋门,每个城门用五百人突击,由我来带队。以布巾裹住口鼻,无论如何不得摘下。破城之后,迅速杀掉所有抵抗者,将俘虏全部带到南侧山中的寨子,然后将全城能烧的东西一概烧掉。病人在西寨,未发病的在中寨,十人一帐,不得外出。如果半个月内一帐中的十个人均不发病,则迁入东寨,有一人发病,则由发现发病之日起再监视半个月。我们入城的兄弟,也在更南侧同样分成三个寨子,用同样的办法管理。既是隔离,也负责所有俘虏的生活。其余主力全部西进关中,远离潼关。主力在西,西安的敌人就不会威胁潼关这边的寨子,豫西那边,左良玉也不可能犯险来打这有瘟病的地方。”

“这些官兵是我们的敌人,但不会永远是敌人。我们大费周章救治俘虏,最坏的结果可能是这三千人全军覆没,可如果成功了,我们将得到几千精兵,尤其是那些辽人,大多都是和我一样家破人亡的。女人在逃难时死亡率非常高,辽西男多女少的情况严重,士兵一般是没有家眷的,很容易被我们吸收。潼关卫的军户有家眷和土地,不会加入我们,不过将来我们从潼关往来就畅通无阻了。如果不这么做,为了不坏我们闯营的规矩,我们就只能一走了之,不攻打潼关,等官军自己把病养好,还是我们的敌人。”

“这么大的事,不能我们几个头领就决定,所以,得征询大家的意见。谁支持?谁反对?”

闯营中军事民主的氛围还是挺浓厚的,但一般不会采用这种表决的方式,效率太低,而且绝大部分情况下,李自成、王瑾等人的决策都会得到弟兄们的支持。可这一次,王瑾的计划需要三千兄弟冒生命危险去救敌人,而这些敌人现在甚至还没放下武器,难免兄弟们没有别的想法。

李自成第一个举起右手:“我支持。”

“我支持!”贺宏器站了起来,“我以前也是官军,若不是夜不收把我捡回来,我早就死了。自己活了命就不管别人的死活了,那不是爷们干的事。我愿意留下!”

“我支持!”“我支持!”众兄弟纷纷喊道,竟没有一个公开说不同意的。闯军兄弟中做过官军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做管队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边军逃兵出身,他们的军事素养比一般流民强得多,所以更容易升迁。战场上当然见官兵就杀,但对优待俘虏也视为很正常的事,毕竟他们中很多人自己就曾经是俘虏。他们对于传染病并没有王瑾那么敏感,也并不觉得如何可怕。虽然王瑾说有三千人全军覆没的危险,但这种级别的危险,闯军哪年不冒十次八次?王瑾的提案,李自成又支持,那还有什么可反对的?就算有人觉得不妥,也只是默然不语。

王瑾四面拱了拱手:“多谢众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