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报纸写大报一天发行几万、十万份,这当然是假的啦。我估摸香巷现在能有阅读水平的都未必够十万人,难道个个都会买报纸看呀?
报社为了做宣传,经常玩赠报这一套,一赠就是几万份,为了宣传起来好看嘛。”
宋经纶吸了口烟,摇头道:“刘生,不是我要坏你心情,我太了解这一行的情况了,也许十年后香巷人文化水平提高,这一行会有进步,但绝对不是现在。”
刘军扭了扭脖子,屋子里烟雾缭绕让他稍有不适,打开窗户后清了清嗓子说道:“老宋,听你这么一讲,报业岂不是个个都在蚀本经营?”
刘军也清楚,现在香巷的报业确实不太景气,很多将来有名的报刊都是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叶才出现。之所以集中在那个时间段出现,这和宋经纶说的港人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话不是这么说。”宋经纶端起茶杯啜了一口,解释道,“《文汇报》和《大公报》创办历史悠久,又是爱国报纸,当然不会愁销量。
去年横空出世的《香巷时报》是蓝党搞出来的,人家大部分销往宝岛怕什么?像这种大报怎么样都不会蚀本,但其他没背景的报纸就惨了,正经刊登新闻时事的报纸十有九死。
其他的就全靠刊登马经、波经还有当红花旦、歌女的花边新闻往抬销量,严格来讲连报纸都算不,不过这么做也能吸引眼球,说不蚀本,可大把捞钱是绝对不可能的。”
刘军点了点头,知道宋经纶所言并未夸大其词,事实他对报业也做了详尽的了解,只是没有宋经纶这个行内人认识的如此透彻。
毕竟在报社做过主编,分析行情的眼光还是有的。
不过宋经纶到底是做惯了传统的新闻报纸,市面现在的零星小报在他看来或许不算报纸,却不知道后世纸媒衰落之前,这种参杂着娱乐新闻的报纸销量才是最为火爆。
宋经纶越是踩低香巷报刊业的状况,刘军就越觉得其中大有商机,如果说现在香巷的报刊业已经发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刘军肯定不会将心思放在面。
他深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的道理,知道现在报业骤雨连连的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而且他还有自己的“绝活”。
“刘生?你觉得我哪里讲的不妥?”
桌子对面,宋经纶说完一番话后,见刘军久久未开口,轻声发问。
刘军回过神来,斟了杯茶后说道:“你讲的不错,现在香巷的报业的确不景气。
不过我觉得造成现在这个局面的原因除了因为如今香巷人文化水平低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新闻时事被几家大报社登过之后,其他小报只能拾人牙慧,几乎没有活路。
所以我觉得想改变这种局面就一定要推陈出新,就好像那些刊登花旦、歌伶的小报一样,你觉得小报算不正经报纸,但现在也只有这种报纸才能够在几家大报的夹缝中生存,没资源做一份正经的时事新闻报,活该赔掉底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