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执行期权(1 / 2)大时代之金融之子首页

钟石从赌球中赚得了七千多万港币,算上还给廖承德的,买房子和捐给希望工程的,手中也所剩无几了,他倒是有点钱投在日本股市里,不过他不打算动用那笔钱,一来是少了点,二来是他手上的期权也快到交割的日期了。

在八五年,钟石利用在货币期货市场上赚来的钱投入到期权上,一笔当时价值五亿美元,协议兑换价格在一百九十的日元期权。

如今日元已经升值到了一美元兑换一百四十日元的水平,在短短两年内,日元就蹿升了近一倍,这种升值速度即便是浸淫于外汇市场的老交易员也目瞪口呆。

事实上日元的升值可快到尽头了,就在八七年,美国即将和几个主要货币国家的财长商讨关于日元升值过快的问题。

日元虽然升值很快,但在大藏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日本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下,日本经济的上行并没有受到严重的影响,相反的是,大量的资本流向日本,反而造成了日本经济的一片欣欣向荣。

同时,由于日元的升值,日本的企业和财团也积极地在海外购买大量的资源,借此抵消由日元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也因此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债权国。

不过钟石知道,这种虚假的繁荣并不能维持多久,在两年后即将迈入九十年代,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就将崩盘,而日本经济也将随之低迷不振,陷入到所谓的“失落的十年”。

这种泡沫是维持不了多久的,事实上历史也无数次证明过了,也还会在将来再次证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和劳动效率的提高,虚拟经济再怎么繁荣也将是过眼云烟。

钟石的这笔期权的收益也到了一个极限,虽然日元会在八七年年底再创新高,达到前所未有的一百二十,不过钟石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是时候执行这笔期权了!

香港,中环,渣打银行总部。

渣打银行也是一家老牌英国银行,不过主要的业务都在东亚,与其说是一家英国银行,不如说是注册地在伦敦,主要业务遍布整个全球的银行。让人略感奇怪的是,渣打银行在注册地英国的业务却很少。

和汇丰银行一样,渣打银行也是香港金管局指定的可以发钞的三家商业银行之一,另外一家就是有华资背景的华夏银行香港。

香港因为其地区的特殊性,所以不存在有中央银行这么一说,这么一来发钞的权利就交给了两家英资银行和一家华资银行,这三家银行在发行港币的时候,必须按照780兑1美元的兑换汇率向金管局交出美元,然后才可以印钞,也正是因为如此,港币的汇率也长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这种联系汇率制度近乎于固定汇率制,不过作为自由经济的典范的香港,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平行的汇率市场,即外汇基金和发钞银行因发钞关系而形成的同业现钞外汇市场。在后世,那些金融大鳄正是利用这个关系对香港的汇率体系进行攻击的。

且说这天廖承德约了渣打银行香港的外汇主管,等双方正式落座后,那位蓝眼睛、高鼻梁的洋人惊讶地发现,随着廖承德而来的那个青年竟然坐在次席。

这位主管叫莱恩,他在渣打香港已经工作了二十年,对华夏人那一套早就熟识于心,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粤语,还对华夏文化颇有研究。

“廖先生,不知道此次前来,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呢?”莱恩虽然有些吃惊,不过也晓得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道理,看来学习华夏文化对他影响非常深。

“是这样的,库珀先生,我有笔日元,想卖给贵银行。”廖承德搓了一下手,有点不确定地说道,这种钟石吩咐的事情,他虽然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还是照做了。

“哦,是吗?不知道您有多少日元呢?”莱恩听了大失所望,他一开始还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呢,不过一听到原来是买卖外汇这种事,就微微地摇了摇头。在外汇市场上做交易的都是央行、大型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这种私人性质的买卖一般不会有多少额度,也用不上他这个主管级别。

“大约有一千亿日元吧!”在旁冷眼旁观的钟意就有些不乐意了。先前这位衣冠楚楚的绅士眼中闪过的一丝失望并没有逃过他的眼睛,这让他对这家银行的服务态度就有些不满起来。

“什么?一千亿日元?”莱恩大吃一惊,他还以为只有几亿、几十亿日元那么多,在会面之前,他也对廖承德的身家调查了一番,知道这位急速崛起的富豪这几年搭上了李嘉诚的快车,不过即便如此,也不会有多少。

如今坐在他身边的年轻男子一开口,就报出了一个让莱恩面上变色的数额来。

一千亿日元,折合美元就是七亿多美元,换算成港币就是五十五亿。就在这么一瞬间,莱恩的脑海中飞快地换算出相应的数额来。

如今日元升值速度如此之快,莱恩负责的外汇交易部门在这两年的日元交易上也着实地大赚一笔。自从去年汇丰的利润大跌后,渣打就雄心勃勃,想要在今年继续把老对手压在身下,而各部门的盈利目标比较上一年都有不小的提高。

要是有了这一笔资金,只要在外汇市场上这么一转悠,区区数亿港币的利润就出来了。莱恩这么一想,也明白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