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慢慢行驶着。
顾川坐在靠窗的位置,静静地欣赏着山间的景色。
满山的翠绿让人赏心悦目,他刚刚重生回来的纷杂思绪也慢慢安定下来。
大学他还是要继续上的,而且填志愿的时候他还是会填同一所大学,同一个专业。
虽然在同一个地方再次经历四年的大学生活,会让人感觉无趣和乏味,但最熟悉的地方也只有那里,最熟悉的人儿也在那里。
他不想改变原来的轨迹,哪怕是重生之后有无限可能,但他有些孤僻的性格从来不喜欢改变。
他喜欢稳定的生活。
这跟他从小到大的遭遇有关,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抛家弃子,离家出走了,父亲也早早地将自己扔给奶奶,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了。
所以他对父亲母亲这两个角色和形象一直很模糊,只从长辈和邻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了解到一些。
母亲之所以离家出走,一方面她是外地人,跟这里的生活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那时候家里穷。
那会儿整个顾家都还没分家。
爷爷奶奶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最大,也早早外嫁。
大儿子,也就是顾川的大伯,本来一直在家务农帮工,但后来在爷爷奶奶的资助下在镇里开了一家五金店,生意一直不错,大伯也因此谈了邻村的一个女孩,顺利结婚了。
二儿子,顾川的二叔,本来是个读书种子,但因为实在没钱供他继续上学,读完初中就回来了,家里先让他跟公社里的驾驶员跟车当徒弟,过了几年又花钱托关系办了驾驶执照,再后来政策放宽了又出钱跟人合买了一辆小货车,开始在县城里跑单拉货。
二叔也算头脑灵活,再加能写会记,拉货的生意搞得越来越大。
而到了小儿子,也就是顾川的父亲,家里已经被大伯和二叔掏得差不多了,除了家里留下的几亩地,其他啥也没有。
但顾川的父亲又是一个生性跳脱心思不定的人,也不善经营,读了几年书之后,在家务农几年,又跟人搞了几年养殖,但都没成功,后来索性跟乡亲们到大城市里谋生。
工地,餐馆,娱乐厅都待过,但没哪一个地方能超过两年,直到在服装厂里带回来一个女孩子之后才思索着安定下来。
但临到结婚时,自身也没多少积蓄,家里也拿不出,而结了婚的大伯和二叔也不是能当家的,要他们拿钱更是难上加难,也只有二叔偷偷拿了笔钱来。
一场仓促婚礼后,顾川也无意中来到这个世界,但自己的母亲或许是人生地不熟,又或许父亲一直没找到正当的营生,度日艰难,而其他两家却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对比之下,心里不平衡,也觉得顾川的爷爷奶奶偏心,因此郁气深结,家里也是争吵不断。
所以在顾川堪堪断奶后,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从此杳无音信。
而顾川的父亲,经历短暂的难堪和打击后,自觉无颜面呆在乡里,便再次外出谋生。
这一走整整二十年,直到顾川重生前也甚少回来。
这场变故也成了顾家分家的导火索,也是积劳成疾的爷爷早早离世的原因。
小小的顾川从此跟着奶奶长大,大伯和二叔两家或许心有愧疚,或许怕被乡里人耻笑,也跟着帮衬一二,顾川这才能顺利长大。
但一个孩子,在缺少父亲和母亲的陪伴下成长,性格难免孤僻敏感,也幸好是奶奶至微无私的关爱,在加上当时周围的家庭也都是父母外出打拼,孩子都是跟着长辈生活,大家情况都差不多,这才没让他养成极端的性子。
而孤僻敏感的性格,也让顾川从小懂得自尊和争气,在学习上从未让别人失望过,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他一直都努力上进。
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里最好的高中,高考也上了重点线,十年寒窗,一跃龙门,从此走向了大城市。
可惜后来社会变化太快,会读书的并不一定有好成就。
考上重点大学也成了顾川人生唯一的高光时刻。
直到重生前,顾川也并没有太大的成就,乃至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依旧孑然一身,形单影只。
......
从玉东县城到浦阳乡的车程要一个半时辰。
在昏昏欲睡的时候,车到站了。
出了脏乱嘈杂的车站,顾川也没来得及细看零八年的浦阳乡,搭上摩的三轮车就往几里外的家里赶。
近乡情怯。
算起来,大学毕业后他也很少回来,一来是奶奶去世后,老家也没有他值得留恋的地方,二来是他一直觉得自己从大学毕业后也黯淡无光。
而在那个大城市里,他也一直没法安家,处于漂泊的状态。
如今重生回来,对于家乡的渴望比以往更加强烈。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