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李东阳的一天(1 / 2)红袖紫弦明月中首页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明朝内阁首辅。

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中举,天顺八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

李东阳是个老臣了,今年已经47岁了,去年受命为会试主考官,可谓是天下举子的老师。弘治四年结束《明宪宗实录》的编纂,荣升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少卿位于太常寺正卿之下,正四品,主要工作为祭祀宗庙时由其率太祝、斋郎安排香烛,整理揩拂神座与幕帐,迎送神主。举行祭礼时,与良酝署令共同斟酒。虽说今年正月,李东阳与程敏政同受命教导翰林院中庶吉士,但是职位还没有变动。

太常寺为唐朝时候九寺之一,明朝五寺之一,与鸿胪寺,太仆寺,光禄寺,大理寺作为明朝重要的行政机构。

太常寺下有太乐署,鼓吹署,太医署,太卜署,禀牺署,汾祠署。

太常寺是秦汉时代的九卿系统的机关,而礼部是隋唐后的六部系统的机关,但是隋唐政治机构大改革后,原来的九卿系统并没有完全废除,所以有个就作为旧制度的残余留存下来,但是其大部分权力已经被六部代替。

太常寺和钦天监两个貌似和礼部有所关联,却又不归礼部管理,反而和礼部有些分庭抗礼之势。这两个部门都属于直管,虽说主官的级别不高,但是属于要害部门,偶尔有时候也会有所来往。

钦天监,整个朝廷都不会有官员和皇亲国戚希望与他们有关系,要是被锦衣卫冠一个询问天象的罪责,就够满门抄斩了。不过在王爷死后的丧葬,都得由钦天监,太常寺,礼部共同办理。

吴昊在弘治二年的时候,书:观象台使用的浑天仪,黄赤二道环交与天象不吻合,窥管又不与太阳出没相当;所用简仪,也不精密,建议修改或重造。获准后,与钦天监副共同设计施工,先用木板制型,再用金属铸造,经过精密计算和反复实验,纠正了旧浑天仪的误差,制成星象位置更准确的新浑天仪,经、纬度皆与天象符合,其制作技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获得嘉奖。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与李东阳有了交集,双方都是根据明太祖“世籍世业”的要求,两人都是子承父业。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李东阳因为家里世代行伍,虽然弃武从文,又是少年天才,可是还是很难融入文官集团;至于吴昊,文官觉得他们就是一群江湖骗子,是皇帝胡作非为的遮羞布。

这两个人,一个四品,一个七品,却是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吴昊这个人,家学渊源,他和钦天监别的人不一样,再说他父亲也是当过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从元朝开始至今,是有真本事的。

他当时和李东阳一起喝酒的时候,就说过,“宾之,我观你之面像,是姜公钓鱼之面相,大器晚成。以后必定可位列三公,倒是可记得要招抚我之后人。”

李东阳只当是他说漂亮话,完全不放在心,一个武行之后,位列三公,真当满朝文官死绝了不成?

两人之间也经常私下里有往来,李东阳也是个好奇的,不避嫌,经常请教吴昊玄学,从交往中发现,其实玄学也是数学,不是满口胡说的。尤其是关于古神话,以及各类传说特别感兴趣,毕竟当时也没什么娱乐节目,也不能没事就娶妾啊,身体也吃不消啊。

今天李东阳刚值,下属刚刚才将茶泡,那翠绿的毛峰芽尖,看的人心旷神怡,闻起来沁人心脾。一位中官直接走进了衙署,“李大人,您快随我进宫吧,皇急招。”

李东阳看着对面的小太监,并不相熟。“这位公公,请问何事传召,需要我准备何物吗?”

关于这种突然的召唤,一般都是有急事,如果能得了口风有个准备,就能给皇帝一个好印象,要是被叫去问话一问三不知,好事也成了坏事了。所以询问传话的公公,能够得些提示总是没错的,必要时给些黄白之物也是应当的,这是不成文的规矩。

文官啊!一边骂这些皇帝家奴,有时候还得求别人,可谓是复杂到了极点。

至于李东阳,那是文官的事,我家世代行伍,我是武将后人。李东阳就是这么一个懂得变通,或者说是实用主义的人。

那满脸痘痘的小太监,看着李东阳随手递过来的随身玉佩,看了看晶莹剔透,是块好玉,几十两银子是必须的。

“哎!李大人,您是不知道,昨晚宫里可是出了大事了!先是宫里的囚牛雕像碎了,皇晚梦见一位神女,太子殿下半夜摔下床,不仅没受伤,还悬浮在了半空。今天一早皇就宣钦天监监正吴大人入宫觐见,不知是如何答应的,半路就急着宣李大人进宫面圣。至于准备何物,也没什么指示。看当时皇的脸色,估摸着是好事,您小心答应着,总不会出错。”小太监笑眯眯说道。

李东阳听到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宫里的事情,可大可小,吴昊这个朋友他是知道的,有真才实学,为人机敏,看来皇帝那一关是过了,但是传唤我是何意思?

李东阳怀着一肚子的疑问跟着小太监到了宫里,进了乾清殿看着站在一旁的吴昊,面色轻松还微微的和他使了个眼色。

“臣,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虽然现在不是朝会,但是李东阳仍然大礼参拜。

“爱卿快快平身,朕招你来,是有件事情要问你。你可听说过这龙生九子?”朱佑樘焦急的问道。

李东阳一听,那么急招我进宫,竟然是为了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