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水利工程,国之根本!(1 / 2)三国:刚要称霸,易小川让我收手首页

郭嘉笑道:“主公为政宽仁、政绩卓越,冀州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天下百姓无不以‘世外桃源’称呼冀州。

“近邻百姓早就想要投入主公怀抱,再加上我等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的宣传,渤海郡和平原国相邻的百姓们,陆续逃亡主公治下,人口已是消减大半。

“等到王师一到,平原国百姓们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平原国九县不费吹灰之力即可兵不血刃夺下。”

众将恍然大悟,张颌这才感慨道:

“难怪啊!当初袁绍想要利用青盐配方,交换黑山军张燕的人口。看来渤海郡辖地的百姓已经人去楼空,余下也人心皆向主公。

渤海郡尚且如此,更逞论是夹在中间的平原国?这也是主公仁义,百姓爱戴,竞相追捧的铁证!”

众将立刻开始赞颂刘羽,不过毕竟都是大老粗,这拍马奉承的语句就不如文臣们说的自然。当然这种不自然反而可以看出他们的真诚,而不是客套话。

其实刘羽猜测,刘备之所以那么果断离开平原国,放弃这个国相之位,除了他们在暗中推动陶谦求援、公孙瓒唇亡齿寒后赞同刘备驰援徐州之外,也有平原国百姓逐渐逃亡的原因。

刘备仁义,为政同样宽仁,百姓们感恩刘备的仁德。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仁德没用,带着百姓们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才有用。

况且平原国地理位置重要,乃是兵家必争之地,百姓们过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需要担忧战火的摧残,这百般煎熬下,果断逃亡到刘羽治下。

这久而久之的,平原国人口逐渐流亡,特别是还有细作潜伏、报纸宣传,对于平原相刘备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也让他有些心灰意冷,想要离开的想法了。

所以说,一切因素的发生和影响,都不是意外和偶然,暗中有某种无形推手在推波助澜的进行着。这就是上兵伐谋的最高境界之一,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佳表现之一!

经过‘曹嵩之死’的意外之后,刘羽也成长了不少,也不会顺其自然的发展下去,而是在可利用的环节,在背后推波助澜,将他变成事实!

众将感慨万千的时候,这时候有传令兵在帐前来报:“拜见大王,有淮南方向和青州方向的情报!”

“呈上来。”

“诺。”

传令兵在帐门口递上情报,禁卫统领典韦转交给郭嘉,他翻开来一看,说道:

“主公,青州方向有两则情报——数日前侍中刘和在高干暗中护送下到达平原国,算算时间,此时应该已经在渤海郡治南皮了。”

刘和是幽州牧刘虞的长子,明显是因为汉帝想要回归洛阳,让他率兵迎奉天子而来的。

这是易小川给袁绍设的调虎离山之计,袁绍利用四世三公的人脉,已经完全促成此事。只等刘和一到幽州,以刘虞忠君爱国的性格,必率兵迎奉天子。

刘羽并不意外,袁绍想要调任刘虞,刘羽也在暗中想要说服刘虞,这才邀约刘虞来冀州观政。说得通最好,兵不血刃夺下幽州,说不通那就出手夺下幽州。

总之幽州刘羽是势在必得,绝不会坐看其落入公孙瓒之手,让他整合幽州的势力,成为冀州的心腹大患!

刘羽转而问道:“另一件事情呢?可是刘关张率军离去?”

“主公果然神机妙算!”

郭嘉奉承了一句后,这才说道:“在高干护送刘和到达平原国的时候,刘备三兄弟正好与青州刺史田楷离去。

“在刘关张离去不久,徐将军已经把握良机、主动出击,平原国九县守军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徐将军已经兵不血刃接管九县。

“吕旷和吕翔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与其对峙在乐陵县。以徐将军的稳重,再加上已经占据城池要地,说不定会以逸待劳,无视吕旷的挑衅。

“此时可去信一封,让徐将军休整过后,迎击吕旷两将,若是可以大败,借此压制袁尚派系,抑强扶弱,加剧夺嫡之争,此乃火上浇油,推波助澜!

“并且平原国扼守黄河入海口一带,这一带泥沙淤积,河道淤塞,需派人防备治理,避免汛期泛滥,黄河决堤,洪涝灾害影响当地。

“可用渔船、商船临时改装巡哨舰艇,一来黄河急流险滩众多,但小舟小船可航行其上,警戒防备,以防万一。二来可观察黄河水流,河道淤塞情况,协助清淤。”

刘羽闻言颔首道:“就依奉孝所言。尔等切记,夺地易,治地难。

平原百姓信任我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我等也不能辜负其信任,理应用心守护,用心治理,方可无愧于天地!”

众将高呼:“谨遵主公教诲!”

刘羽颔首。

纵观历史,黄河鲜少有水战发生,但长江却频繁发生水战,甚至可以阻击敌军更进一步,原因就是因为黄河泥沙淤积,河道淤塞,河床抬高,甚至有闻名遐迩的“地上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