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章 亚运会开幕(1 / 2)重生港岛,成为娱乐大亨首页

1990年9月19日,京城亚运会开幕前三天,赵方林再一次来到京城。

这一次抵达京城机场之后,赵方林就不再是自行打车进城了,走出接机大厅的时候,早就有亚视的工作人员,在外边等候了。

赵方林6月份第二次来京城的时候,敲定亚视全程转播亚运会全部赛事的协议,就用没有花出去的转播费,在京城以亚视的名义,购置了一处产权清晰、位置优越的三层老楼,作为亚视在京城的演播中心。

另外还买了几套商品房,作为亚视外派人员的住所。

赵方林那次返回港岛之后,就从亚视挑选了两位工作人员,外派到京城,作为先遣组,为亚运会转播做准备。

后来,当世界杯结束,亚视派往意大利前线的采访组回港之后,短暂的休假之后,就又被派到京城来,负责组建亚运会转播前线采访团队。

亚视前后两次,一共派过来六个人,在赵方林的协调下,又从国家电视台临时借调了十五个人,并从京城的相关院校,临时聘用了三十名实习生,组建成了一支五十来人的团队。

这样规模的团队,想要面面俱到的报道亚运会的所有赛事,人手还是不够。

但是,也没有别的办法了,人手虽然还能再聘用,以京城现如今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不要说三十个实习生了,再聘用三百人,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儿。

这些实习生,亚视只是负责一日三餐,另外每天只有十块钱的补贴,就让京城高校的天之骄子们趋之若鹜。

因为亚视在招聘的时候,有一项额外条件,是会把实习生的名字,也如实记录在制作节目的工作人员名单之中。

不仅会在亚视播出的节目中公开展示,还能给实习生开具实习证明,今后亚视的京城演播中心招聘,会被优先录取。

亚视虽然只是一家商业电视台,但是因为属于港岛,对这批实习生,就拥有了不逊于国家电视台的吸引力。

这个时期,正是国内高校留学潮如火如荼的时候,任何一个走出国门的机会,都会被无数人争抢。

就像后世的公务员岗位一样。

这批实习生,要是真的能被亚视的京城演播中心正式聘用,成为亚视的正式员工,那么虽然不算是走出国门,但是差不了多少。

这个时候的港岛,对内地而言,就是国外。

这些尚未毕业的实习生暂且不说,就是那些从国家电视台借调来的人手,面对亚视外派来的六名普通工作人员,都会不自觉地有低人一等之感。

这是长期封闭形成的自卑,只需要不断的开放,开拓眼界,就能自然而然地消除。

实际上,要以实际的工作经验论,亚视外派来的六名工作人员,远不如从国家电视台借调来的人手。

亚视毕竟才刚开展体育前线的采访工作,这几位外派人员,都是赶鸭子上架,才被培养起来的。

国家电视台怎么说也是华国唯一的国家级电视台,虽然受限于国内的经济状况,各方面的条件这个时候还比较落后,但是具体的工作,还是不缺的。

这批被赵方林借调来的人手,为了表达国家电视台的泱泱大气,自然都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在体育赛事的前线采访上,都拥有丰富的经验。

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亚视的前线报道团队,才能建立得如此顺利。

赵方林被亚视的工作人员接到,乘车来到亚视的京城演播中心之后,先视察了一下演播中心的内部设置。

总体来说,还比较简陋。

也没有办法,这个演播中心从建立,到现在也不过才三个来月的时间,前期还是借国家电视台办公室的陈倩的光,对演播中心进行了清理。

亚视外派的两名先遣组抵达之后,才开始重新装修,购置各种用具,有些比较贵重的摄像专业器械,还要亚视在港岛采购,再转寄过来。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形成这样的规模,赵方林已经十分满意了。

视察完毕,亚视京城演播中心现有的所有人员,全部聚齐,包括那三十名实习生。

赵方林先给大家开了个简短的小会,自我介绍了一下,就带着这五十一名手下,去便宜坊痛痛快快地吃了一顿烤鸭。

赵方林作为大领导,来的第一件事,是请大家吃饭,席间虽然没有像平常的宴席一样敬酒,因为赵方林自称不喝酒,但是如此做派,依然获得了国家电视台借调人手,以及实习生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