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块钱?卖春联这么赚?”三姨夫满脸惊讶。
“其实赚了不止十万,还有很大一部分工资支出和包车的费用。把这些算进去的话,应该有十五万多。”徐良笑道。
上一世就是小姨夫带着自己卖春联,这一世自己早些把他们引到这个行当,也能多赚点钱。
“良子,你雇了多少人?”小姨好奇道。
“最多的时候,加司机的话正好一百人。”
“一百人?!”
众人皆惊。
这个数字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我们家良子真是出息了,才上高二就能干这么大的事业。”大姨夸奖道。
听在耳中,老爹老娘脸上也露出了一丝骄傲。
“大姨、三姨、小姨,明年你们有时间的话,也不妨卖卖春联,年前一個多月下来,多了不敢说,一个月赚一两万还是很轻松。”徐良道。
他赚的少,是因为人工和车费开支大,而且时间太短。
如果从年前一个月就开始干,肯定赚的更多。
几人脸上都有些意动。
现在虽然钱比以前好赚了,但一两万也是各家半年多的收入,诱惑太大了。
“良子,听你的语气,明年你不打算干了?”
小姨敏锐的察觉到了他话里的隐意。
徐良点了点头,“明年我就高三了,趁着寒假有时间多复习一下功课,争取考个好大学。”
小姨认同的点了点头,“考个好大学是一辈子的事,比赚几万块钱更重要。”
“我也是这么想的。”
通过这件事,他成功在几位长辈心里增加了一个明事理,知进退的印象。
初三、初四、初五三天,把家里该走的亲戚走完后,开始着手处理手中的压仓春联。
打电话过去,通过春联赚到钱的几家,吃了晚上饭早早来了。
徐家的客厅里挤下十几个人,抽烟喝茶,一派热闹。
徐良站在人群中间,虽然年轻却毫不怯场。
“各位叔叔婶子,今年卖春联赚了不少钱吧?”徐良笑道。
听到这个,众人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良子,我们也就赚个零花钱,比不了你,上百人给你干,你肯定赚大了。”
“良子,都是乡里乡亲的,你给我们交个实底,今年你赚了多少?”
“对啊,良子,说说,我们保证不说出去。”……
徐良卖春联动静那么大,整个北星村的人都好奇他到底赚了多少钱?
徐良笑了笑,他当然不会傻的说实话。
“我是赚了点,但养着那么多人和车,去了花销,其实也没剩多少。”
众人明显不相信他的话,不过人家不说,谁也不会傻的一直追问。
“各位叔伯婶子,明年各位还打不打算继续卖春联?”徐良问道。
“当然要卖。”
“对对,这么好的买卖谁舍得不干了?”……
半个月不到就赚了小一万,啥时候见过这么赚钱的买卖?
徐良继续道:“各位叔伯都知道,明年我就高三了,为了考个好大学,寒假的时间要拿来复习功课,所以春联就不卖了。”
“不过我这里还有一些春联剩下,把各位叔伯叫来,就是看看你们有没有兴趣吃下?”
众人交流了一下眼神,一个矮壮汉子开口道。
“良子,你还剩下多少货?”
“大概三万块左右。”
“这么多?”
“多是多了点,不过几家一分,一家也就三四千多点。而且,春联这东西坏不了,几年内也不过时,屯点货不算啥。”徐良道。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你这也太多了。”
“好几千块钱,万一中间出个意外,我们可就赔大了。”
“是啊,是啊,你压的货太多了。”
众人议论纷纷,眼神闪烁,各自打着主意。
徐良淡然一笑,他知道这些人不是不想要,而是打算砍价。
议论一番,眼看火候差不多了,先前开口的矮壮汉子继续道。
“良子,你这可是卖不出去的尾货,价格上是不是便宜点?”
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徐良身上。
“他四叔,话可不能这么说。什么叫卖不出去的货?春联这东西再放个两三年也一样卖。”王灵香不满道。
说完转过头。
“儿子,我看这些货咱们还是留下吧。你不卖春联考大学,我们都支持你。
我和你爸,再加上小梦,我们三个去卖。不就是三万块钱的货吗?一年卖不完两年,我还不信还会压手里。”
看着霸气四射的老娘,徐良心里暗暗竖大拇指,配合的真好。
“嫂子,你们家两个大棚呢,忙得过来吗?”
“左右也就半个月,怎么还不能挤出点时间来,实在不行找个人帮忙。反正卖春联赚的更多。”王灵香道。
现在一个壮劳力工资也就五十块钱,半个月七百五。
随便卖卖春联,这点钱就赚回来了。
这个帐大家都会算。
看火候被老娘熬的差不多,徐良也不再沉默,否则老娘真生了卖春联的念头,他可就犯难了。
“几位叔伯,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这次我吃点亏,草浆纸春联九毛一个门,铜版纸两块三一个门,你们要是愿意,咱们就按这个交易。你们要是不愿意,那就算了。”
接下来又是一轮扯皮,最后在八毛成交了。
徐良也再次入账两万八千块钱。
他累积的第一桶金也达到了三十二万。
-----------------
过了初七后,年味已经淡了。
这时候该上班的上班,该工作的工作,集市也重新变得热闹起来。
徐良正月十六才开学,现在还早得很。
初八这天,他特意穿上老爹的夹克衫,带上墨镜,配合赶了半个多月集被晒出来的古铜色皮肤,整个人看着成熟了不少。
对着镜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后,拿起早就准备好的背包,在里面塞了两个吃饭的碗,又从抽屉里抓住一些早年不知从哪得来的破铜钱,全部放进背包后,转身走了出去。
“哥,你去哪?”
“我去趟姥爷家,中午就不回来吃了。”
说罢,发动摩托车出门。
姥爷在的村跟他们村大约有三四公里远,骑摩托十几分钟就到了。
不过他没真的去,而是拐了几个胡同后,来到一个红瓦盖顶,水泥抹面,明显比周围的夯土屋气派数倍的宅院面前。
抬头看了眼门楼上,瓷砖贴出来的‘幸福之家’四字。
“就是这了。”
把摩托停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