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游京考察(三)(2 / 2)清穿之四爷逃妾首页

“哦,对不起,四爷。”烂烂抱歉地看向他,眼睛里的水光闪动,“我就是想问问您那个是不是戏台子?”

干嘛吼人嘛!

搞得好像掐到您的痛处了。

烂烂撇撇嘴。

“不是。”四爷沉声道,京城里就不搭戏台子,不唱戏。

“为什么?那么大的面积,不唱戏多可惜!”烂烂直言道。

“唱戏,你以为那是什么地方?”四爷嗤声道。

“难不成是断头台?”瞧见台子上的那块木桩,跟电视剧里宰人的砧板差不多。

四爷道:“嗯——”

什么?

真是断头台!

烂烂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

可这,大家伙吃的挺香的嘛!难道就没有什么阴影?

历史遗忘的这么快?

烂烂想想以前看的电视剧里血淋淋的场面,特别是在那个下暴雨的菜市场门口斩首示众的场面。

血流成河,隔着屏幕都能闻得到血腥味!

现在她就在现场,有点恐慌!

不过看着吃的麻麻香的大伙们,心又定了下来,大概人多势众吧,她胆儿壮了。

“老百姓们好像没怎么在意这个断头台?”

“已经好多年没流血了,自然就被人们遗忘了它的血腥。”

这是胤禛的爷爷顺治爷入关时的事了,距离他太远了,没什么印象,一时间被问上,答不出细节就在所难免了。

“哦~”烂烂点头,心里却在盘算着一件事了。

“那城里不唱戏吗?京剧呢?”

“不唱戏,唱曲,京剧是何物?”

据此,烂烂基本上确定了京剧在这个时候还没形成,看来历史书的知识还给老师了也不伤大雅。

找个古人一问不就了然了么?看书,多费劲啊,记了就忘,忘了就记……嘿嘿。

既然没有,那她就试试无中生有,提前引进京剧,或者,促成京剧的形成。

穿越一趟,竟然有机会修改历史!

呵呵。

想罢了她又感叹了句:“国粹都没有,害,这个时期的文化怎么这么匮乏……”

国粹?

又是一个新鲜的词儿,“何为国粹?”四爷问道。

“就是文化的精华,比如四大国粹……”烂烂如数家珍掰开手指与四爷细细道来:“中华京剧、中华武术、中华书法、中华医学。全都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那是汉人的玩意!”四爷不屑道。

这就是当朝统治阶级的态度?

烂烂试探地一问:“难道当今圣上就没说过满汉不分家,本是一体吗?”

的确强调过,四爷尴尬的啥也不说了。

主场就成了烂烂的了,“你这么不屑,那你练武作甚,腹部的肌肉换成肥肉捏着也挺好玩的,你继续学写蒙古文字,最好启奏圣上用蒙文在全国范围内颁布诏书政令,至于医学嘛,生病了别找大夫,去求神拜佛,求个早死早超生不拖累好了。”

“你能活到现在不都是靠国粹续命吗?”

四爷顿时被堵的哑口无言,无从辩驳。

这时,烂烂怀里的鹦鹉洽和时宜地吐出了几个字:“stupid swiupid swiupid swine……”

察觉到如今处境尴尬,鹦鹉一定会随声附和主人,四爷微微感觉不妙,道:“它说什么?”

“stupid swine啊!”烂烂假装单纯地说,似乎不知道什么意思。

“我问你什么意思!”四爷道,肯定不是什么吉利的,好听的。

“学海无涯,我也不一定知道英文里每句话的意思啊!”烂烂假装无辜道。

嘛呀,说出来这只鹦鹉可能就要命丧黄泉了!

四爷不信,“真的?”

烂烂嘴角笑了笑,又扯了句,“嗯,可能说你可爱呢!”

蠢得可爱!

哈哈哈。

最好是这样,四爷心道。

烂烂又瞅见了新鲜事,“嗯嗯,那又是什么?”

一批大部队赶着马拉着一辆又一辆的巨型木车缓慢地前行,水从木板上滴答滴答流,两条绵延的车辙下又多出了几条平行的水痕。

真是舒坦日子过多了,不知道水怎么来的了。

四爷道:“拉水的车队。”

烂烂抛出自个儿的疑惑:“拉水,干嘛拉水,这没有水吗?来的路上我还看到几口井了。”

这回,四爷不语,鄙了她一眼,用你的猪脑子想一想吧。

但凡有点历史文化的记忆的都知道!

诶呀,说她这脑袋呢,可真是灵光,一想,一个“苦海幽州”的词就蹦跶出来了。

“你不会想说是恶龙的诅咒吧?”

四爷说:“相传是恶龙的诅咒!”

不科学,特么封建啊!

记得北京城框架是特意设计成四大龙王最畏惧的神哪吒的模样,大概是因为哪吒闹海,吓坏了龙王,所以用哪吒来镇压恶龙。

“不是,是北京本身的地理原因。”烂烂可以很肯定地说,尽管她知道愚昧无知的古人不会相信她说的一个字!

四爷道:“嗯嗯,你还挺懂的。”

不可置信。

额?这厮怎么不是一般的古人。

“这个时候你不该反驳吗?或者你再扯一个高亮赶水的故事?”

“我为什么要相信这些莫须有的神话,而不去相信我曾经走过的路?”

嗯哼,他似乎是个务实主义者!

烂烂饶有兴趣地问:“哦,那你说说是怎么回事?”

四爷很认真地想了想,组织了下语言,颇为骄傲地说:“我二十三岁时侍从皇阿玛视察永定河工地,检验工程质量。”

“二十五岁,随同父皇巡幸五台山,次年侍从南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工程进行验收。”

“我走遍过大半个江山。”

烂烂耐心听道,这正是她从小就爱慕的雍正。

感叹道:“嚯嚯,很有作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正真踏遍河山时,先生讲过的知识才在脑中如书籍一样徐徐展开。”

“一,我相信我走过的路,二,我相信我走过的路验证的道理。所以,我绝不可能听信这种不可思议的、朝现实的神话传说。”

“我曾从雪岭之巅顺流而下,欲纸达京城,途中却屡出分岔。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海,即为东海。黄河之水自近天高的山上奔流而下,遇崇山峻岭,坦地平原而分化为百川,终于汇于东海。所谓百川东到海!”

“它在入海口处如扇柄般收拢,幽州地势低平,沙砾石长年累月积,沙子石子的微粒融在水里,水自然是苦的。”

这个道理舔石头不就明白了吗?

“有一天,我可以把北京的苦水变成甘水,你信吗,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