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上,南陵温是用利益捆绑的办法,勉强处理好行刺的事,但这种极力想把事情化小的做法,但并不能使所有人都信服,至少他洗脱不了"媚上"的嫌疑。
对此被邓绾组织起来的落榜考生和老学究们,即所谓的"失意者联盟",又躁动起来。
他们决定揪住此事不放,大骂南陵温丢了文人风骨,是类似"丁渭、王钦若的奸邪"。
当然这群失意者的目的,并不是要将南陵温弄下台,他们也无法左右管理层的思想。
而且,任谁都清楚南陵温这一切行为的背后,其实都是皇帝的授意。
邓绾肯定也清楚这个道理,他之所以"赞助"这种行为,就只想先把南陵温的名声搞臭,由此来阻止,对方在仕途上的进一步高飞猛进。
当然,要是能因此引起了宫中言官对南陵温人品的关注,那就更是额外之喜了。
张可秀也探听到了这些消息,但因为是"武官"的身份,也帮不上什么忙,况且她手中的任务也不轻松。
只因贾昌朝在设计这个调和矛盾计划时,一切的关注点都在帝、后身上,根本没有考虑过郡王的感受。
实际操作上,曹皇后确实是可以直接下令,让郡王离开京城。
但鉴于这些年发生的事,郡王在经历过出宫入宫的起起落落后,已与这位"母亲"(郡王是曹皇后的养子)有了隔阂。
因此这次调出京城的计划,曹皇后再三对张可秀和张茂则交待:
“必须要先让郡王想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宫把女儿高滔滔都许配给他,平日里怎么不会去帮他,只是很多时候,情况是由不得我!”
张可秀完全理解曹皇后的心意,但她对完成此事并没有把握,毕竟本身就是个高冷的性格,难以捕捉到人心的"微危"(变化无定)。
在张可秀看来,想在与人的交谈中,找到直指人心的细节,从而说服对方,这点还是得靠南陵温。
当然,南陵温也只有答应的份,不过考虑到郡王已受了几十年委屈,大概率是油盐不进,因此他是建议从郡王的家人入手。
此刻,最佳的说客人选是赵仲明,不过他还在杭州,好在京中还有他的大哥赵仲针,以大家平日的交情,对方肯定是愿意虚心听上二人几句话的。
南陵温和张可秀做出决定后,在未预约的情况下,便一起前往郡王府与赵仲针碰面。
这段时间里,有感于京城中满是风雨,为了避嫌,赵仲针也如父母般老实待在府里,好让禁军能随时监视着自己。
当然,他对南陵温和张可秀的到来,也没有感到太意外,反而先是以长辈的语气说:
“中书里,一大把年过花甲的人,陛下却要找一个政治新星来抵罪,我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南陵温知道赵仲针的提示,他回应:
“仲针大哥,陛下一开始,并没有想提拔我为指挥使,只是恰好发生了一些事,为了平衡朝堂的政治,同时也是给我机会去控制事态走势,便直接钦点了。
其实我资历尚浅,就算出了什么纰漏,也可以随便下放,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赵仲针听完,笑着说:“果如陵温小弟的说法,那么陛下便是在考验你,我的提前恭喜,看来以后你要受重用了!”
张可秀则是略显焦急的说:“仲针大哥,其实是陛下和曹皇后做了交易,结局早就商定好了,后面能流传出来的事,便都只是对大家的一个交待!”
赵仲针知道张可秀误会了自己,他赶紧说:
“可秀娘子莫急,我真是确定陛下在考验南陵温,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南陵温这次的处理堪称完美,我自认无论谁去背锅,也不能做得更好了!”
张可秀则是言语低沉的说:“南校郎是被我叫入京城的,我可不想毁掉他的前途!”
听完,赵仲针露出惊讶的表情,他才反应过来张可秀在担心什么,于是回应:
“你是说那些落榜生的传闻?其实就算是媚上被做实,又有什么关系?也可以用"为长者尊"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