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看着迷茫的王守仁,解释了起来:“你此时不正在悟吗?”
身居逆境尚能求道,近乎道矣。
“如何才能更近?”王守仁询问道。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王守仁还在体悟这话的时候,在那又出现了一人,这人如何不再一次的让他惊讶,立马上前求教。
“孟夫子,求得本心便能悟道吗?求教我!”
孟曰:【悟道由心而生,向心问道,你已经很近了。】
“还要更近!”王守仁真的是想要直接悟道出来,再一次的询问。
这时又一人出来说道:“一草一木皆有至理,如能豁然贯通,便终知天理。”
这人就是朱熹!
“朱夫子!我曾格竹七日却未能悟道,纵使悟得草木之理,如何直指大道,请教我!”王守仁再一次询问道。
朱熹就说了四个字【豁然贯通】
只是说出来容易,他哪里能豁然贯通,如果能贯通也不会如此的焦灼。
“我无法贯通,谁能教我?”王守仁真的很苦恼。
又一人出现,此人为陆九渊,也是在那说了起来:“能教你的只有你自己。”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听到这话,王守仁有了触动。
陆夫子的意思不就是说心即是理,求问大道,难道求的是本心?
孔曰:学为君子天下归仁,修的便是一颗仁德的心。
孟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朱曰: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陆曰: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万物皆备于我矣。
见到这一位位先贤,王守仁真的是有所悟。
“仁德的心、良知的心,心中贯通人心至灵,万物皆备于我,备于我心……”王守仁在嘀咕,似乎正在悟道。
“心即是理!我明白了!”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他也算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有了前人开辟道路,进行悟道,甚至他还感谢了龙场,因为这场磨难也就是磨炼。
悟道成功,剧场帷幕自然也缓缓降下,这一幕,自然是引来了现场观众的纷纷鼓掌。
“您的龙场悟道,在后世成为了我国思想史上洞达本心领悟真理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而您也成为了在艰难困顿中追求真理的典范。”李信感慨崇敬说道。
“足下直言,过誉了!”王守仁还是一如既往的谦虚。
后来王守仁便在龙场讲学,以励志、勤学、改过、责善,教育龙场诸生。
不过这‘知行合一’是在阳贵书院提出。
‘知行合一’是他的立言宗旨,也为他一生所奉行。
王阳明说的‘心即理’,意思就是道就在你的心里。
每个人心里都有良知,要按照你的良知去做你应该做的事情。
他在面临生死考验的情况下,心即理真知即所以为行,也就是说真正的知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呈现来展开。
儒家也说‘知’和‘行’,只是以前往往是做为两件事来看,而且很多主张先知后行,他首次将‘知行合一’作为一个重要而且系统的哲学命题。
这是我国哲学史上一次非常了不起的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