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0章 第二次的大规模产业转移(1 / 2)文明:我真的是普通人首页

新历36年的夏天,阳光炽热地洒在大地上,仿佛预示着这个季节的热烈与活力。此时,距离那场激烈的独立战争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

在这两年里,炎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开发区的建设、新移民的安置以及炎本土的工业普及上。

时光悄然流转,曾经被收复的南方地区如今已完全融入了炎国的怀抱。

从繁华的中原延伸出去,横向纵向的多条铁路如钢铁巨龙般蜿蜒伸展,同时也延续了相对完善的高速公路体系。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南方地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方的经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经过不懈努力,它逐渐发展成为与河北相当的工业化水平。如今,如果要在炎国寻觅几个工业发展较好的地区,除了一直以来优先发展的中原各地,河北地区和南方江南地区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们共同构成了炎国工业的新脊梁。

其中,中原地区已经将科技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如今主要研究各种高新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最为完善的军工制造业。

至于传统的军工产业、钢铁炼制产业等,则逐渐向铁矿资源丰富且背靠富煤的晋地、富油的辽东地区以及河北转移。

从中心幽州到河洛的高铁往外看,一路上经过的朝歌城、常山城、平原城、幽州城等城市,全部都是新兴的重工城市。

大批钢铁国企的转移布局,为中原的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短短两年的时间,虽然看似短暂,但对于炎国的新兴科技发展来说,已经足以做出一定的补充。

当初为了应对战争,无论是卫星的研发制造,还是航空航天的科技积累,都显得有些仓促。

这导致许多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更重要的是,相关的配套工业体系未能及时搭建起来。

而这两年时间,炎国的火箭发射技术逐渐成熟起来,段原城,长安城,泰山城成为3个主要航空科技研究中心。

西北地区还有北原地区这两大片的无人区高原,建设了炎国的多座航空发射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的产业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起来。特别是在南方的炎国直属管辖地区,这里接收的产业呈现出轻工业和重工业相互交织的特点。

这得益于该地区与安南、东洋、南洋等几个重要开发区之间良好的交通联系。众多项目的落地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南方工业体系的完善。

各类服装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具家居行业蓬勃发展,家用电器产业也日益壮大,甚至部分汽车产业线也迁至南方地区。

源源不断从大明迁移而来的普通民众,为南方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一座座城市迅速崛起,一个个人口密集的聚居区应运而生。

南方地区在短短时间内成功实现了工业化转型。

而海城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超越了宁城,一跃成为炎国的第三大城市。

它汇聚了整个南方地区的精华,成为炎国与东部和南部三大开发区对接的重要中转站。

除此之外,凭借着这座难以修建的长江大桥所带来的交通便利,秦国的江都、江汉的武城和荆州、江南的建康以及江北的扬州,横跨长江,纵贯中原……巨大的优势使得南方地区的长江经济带得以全面建立和完善。

当然,当初周国遗留下来的科技并没有被浪费,灵力基因科技在民用领域不仅能够培育出更高产的特殊牲畜,极大地促进农业的发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产生重要影响。

在炎国,这项科技的研究与应用重点集中于南方各地的新型基因养殖工厂。

若借助卫星图像俯瞰,便能发现南方山区的众多小平原区域内,存在着大量的大型集体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