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二章 拖后腿(1 / 2)大唐新史首页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颉利通过入侵大唐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李渊则通过抵御突厥彰显自己的武力强度。

勋贵与皇家站在同一条战线,都需要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世家这次却与李渊唱起了反调,清河崔家崔耽首先提出议和。

甚至翻出武德七年迁都的朝议在太极殿宣读。

李渊恨不得直接杀死这个崔家御史,大军已经过了渭河还来提议和之事,这是士族准备拉大唐的后腿。

“汝欲效苏武,北海牧羊乎?”李渊拍着桌子发问。

“陛下岂忘当年处罗旧事乎,既已为臣,议和之事何不早决。”崔御史面无表情的回答。

李渊猛的站起来,拿起旁边的熏炉就朝崔耽砸过去,口中大声嘶吼:“朕何曾拜服于突厥,汝等三番五次提及处罗之事,若非朕百般忍让,何至今日遭尔等羞辱!”

处罗可汗是李渊一生的耻辱,先是不顾自己已经称帝,于定襄另立隋庭。再是借出兵相帮的借口,于太原大掠三日。三却是自己一时糊涂造成,处罗病死之时,自己为表示两国情谊,宣布罢朝一日。

而今,世家就凭这些将自己说成突厥属臣,这让大唐的开国君主如何忍受。

崔耽面对砸过来的香炉不躲不避,准备用头接住,就算死了也能为崔家争个好名声。

李渊用力过猛,香炉直接砸在崔耽的脚前,腾起一团灰尘。

山东士族此时提出迁都议和不是没有原因,大唐建国以来,关陇贵族将大唐中枢把持的如同铁桶,士族只能在地方发展,影响力降之又降。如果将都城迁出长安,关陇勋贵在中枢的影响力将大为降低,李渊要想在新都站稳脚跟,只能求助于士族。

崔耽不管落在鞋面上的灰尘,继续说道:“突厥南下,长驱千里,控弦之士不下三十万,臣敢问陛下,大唐兵威可能胜之。旧日接战,大唐之败十之八九,甘凉灵朔,屯兵甚众,何曾北入突厥半寸。战则不胜,兵入不击,空费钱粮无数,却不见寸功。陛下欲效杨广东征之旧事乎!”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世家代表纷纷出列,上奏李渊迁都议和。

李渊勃然大怒,转身就朝殿后走去,杨易高喊散朝。

侯大宝正在陪着九江练习蹴鞠,适当运动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小丫头已经累得香汗淋漓,却开心异常。

李渊在不远处长出两口气,换了个愉悦的表情才慢慢走过来。

“闺女近况如何?”李渊朝着苏捷舒问道。

苏捷舒笑着回禀:“好多了,能跑能跳的,像头小牛犊子般。您也不必挂念,国事要紧,妾身听说突厥南侵,您还是早些回去处理政事。”

不提国事还好,一提李渊就变了脸色:“处理?哼这些人巴不得我大唐亡国,今日居然逼朕议和,亏他们说得出口,朕丧子失女,不但大仇不报,还要献上珍宝国民摇尾乞怜。朕不是那刘邦,他颉利也不是大单于。”

正在玩耍的几个小孩被李渊的声音吓住,九江以为是自己踢的不好,惹得老爹发火,赶忙跑过去道歉,摇着李渊的手说:“阿耶,您莫气,我这几日一定好好练,过几日就能跟八姐和侯蛋糕他们踢的一样好。”

老李哪舍得对闺女发火,一脸慈爱的拉着闺女说:“阿耶这是骂那些个大臣呢,谁敢说我闺女踢的不好,去玩吧,小心别扭到腿。”

小丫头蹦蹦跳跳接着练习蹴鞠,侯大宝却有些疑惑,这种时候是谁还想着投降呢?

朝堂上的事在长安城不是秘密,更何况世家为了树立自己为民请命的形象,估计把这事传的很开。

侯大宝不到两天就知道了消息,大唐舆论的主导权从未控制在朝堂里,而是被世家大族所把持,封闭的消息来源加上令人发指的文盲率,使得下层民众根本无法判断朝廷政策的对错,只能盲目的跟从地方大族行动,而这些正是士族的根基所在。

侯大宝要报复,一个愤青哪怕二次投胎也改不了骨子里的好战基因,尤其是这里还夹杂着个人恩怨。

小侯觉着说书人这个职业该出现了,报纸这东西即便出来也没几个人能听懂,说书人则可以在吸引普通民众的同时把持住舆论导向,没事编几个突厥残暴,大唐英武的事迹在坊市里这么一说,按人类的好奇心理,加上底层民众少得可怜的娱乐项目,一个月内就能传遍关中,半年后怕是交州的猴子都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