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我…..”
刘和见刘策迟疑,知道这般模样,其实就等同于拒绝了,不过,听过戏忠一席话,又对小黑旁敲侧击之下,刘和也早想好了应对。
“刘策,你是否觉得我性情懦弱,缺杀伐之气。”
“是否觉得我不懂世事,行事过于随性。”
“是否觉得我不知兵事,空谈而不果行。”
“是否觉得我遇事自乱,不能泰然处之。”
“这些,我都可以改!”
刘和说一句话,脚下就踱上一步,而眼神也愈发的明亮,似乎多贬低一处,刘和的心思也多放松一分。
刘策目瞪口呆的盯着刘和,心神全然被刘和的举动给震撼,眼前的刘和与几日前,不,是今日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昨日的刘和虽然心志坚定,但定然不会有如此的想法,就像是原来被塞住的葫芦,拔开塞子可以倒出葫芦里的东西,却绝不至在一瞬间全部倒出来。
鲜于辅和小黑就在身旁,视线正前方是刘和,而鲜于辅小黑二人的神色,也立时被刘策看到。
一致的惊诧。
一致的不可置信。
尤其是鲜于辅,自遇到刘和,时刻以下属自居,怕是一步也没有让刘和离开视线,鲜于辅也流露出惊愕,想来此前鲜于辅也不知情,这多半是刘和自身想法。
不过,这.....,似乎有些太突兀了。
且刘和所说之处,刘策只对于刘和行事过于随行,无法认同,其余的几条,刘策也未想过。
军中最忌讳的是,主将脑子突然有了主意,不及思索,就立刻施为,往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至于不通兵事,性情仁和,在刘策看来,这算不上短处。
岂不闻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刘和心性与其父刘虞相仿,大汉百姓记住的正是刘虞仁厚宽悯,理政治下,需要的正是诸如刘和这般容人。
还未离开袁绍军中时,刘策与小黑商议过,为刘和麾下之事。
自从救了刘和,刘策就开始私下留意。
不管带刘和行军,还是给出刘和抉择计划,乃至于带刘和来容城,刘策都是在观察刘和举动。
刘和有君子之风,说错了话,被刘冲指出,立时坦然承认,全然没有掺杂身份地位尊卑,刘策私下为刘和赞许,即使知道敌手强如吕布,刘策也尽力帮助刘和。
一路之上,刘和没有于行军议策指手画脚,听从刘策部署,这让刘策觉得刘和是可共事之人。最让刘策最担心的,是刘和性情,倘若身旁没有人照应刘和,刘和为主将,随性定下行事,结果不言而喻。
盖因刘策从未想过去改变旁人,不似戏忠,直言要刘和必须做出改变,所以刘策一直犹豫是否跟随刘和,屯长把村人性命托付给刘策,刘策身上,就有了莫大的责任。
耳听得刘和最后一句“我都能改”,其情也真,其言也切,这方一往无前的决然,且刘和是言出必行的君子,登时让刘策放下了最后一丝踟蹰,没有片刻思索,立刻应道:“刘策愿为世子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