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七年风起(2 / 2)日月河山永在首页

她低声的说道:“老爷,慎言!王公公为人低调,做事持重,常伴圣驾左右,深得圣心,如今四海升平,几无祸事,身子自然也是硬朗的很。”

两人相隔如此之近,其他的或许她可能错听,但是按个名字她绝对听不错。

那名字别说是在朝的官员人尽皆知,就算是对于她们这些很少出门的官员内人来说也是如雷贯耳。

大明建朝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出现这么有权势的宦官,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张氏还以为邝埜是因为九年任期满的事对王振产生的不满,所以宽慰着说道:“哎……老爷您也看开点,咱继续当个右侍郎也挺好的,至少这次通考过后情况没有变坏不是?”

通考?右侍郎?

邝埜紧忙抓住关键,“我现在官居何职?”

“兵部右侍郎啊老爷,您怎么连这个都不及得了?”张氏惊慌的摸了摸邝埜的额头。

担心是几天的风寒把脑子烧坏掉了。

九年任期满的兵部右侍郎?

“那现在是正统七年?”邝埜试探的问道。

张氏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邝埜见到心中的猜测得到了验证,顿时干笑两声,随后放开声音仰天长啸,甚至笑的几滴眼泪都从眼角中滑落。

虽一连三个好字,但是他心中的愤懑一时却疏散不尽。

来得急!一切都来得及!

真是上天见我垂怜,重新给了我一次翻转未来的机会,这一次我一定要让王振这个没根的东西死!

正统七年,来得及!

太皇太后!

瞬间邝埜的脑海中闪现了一个人,邝埜的笑戛然而止,面容转而焦急了起来。

他蹦下床榻,草草的穿上靴子,就着一件单衣如惊雷般朝屋外冲了出去。

张氏赶忙拿起床边的大袄跟了上去,她虽不明白现在的状况,但是内心的焦急未必比邝埜的少。

“胡郎中还得多久才能到?”

已经是秋末,风吹的开始透骨,但是邝埜却丝毫没有被这分凉意打退了步伐,甚至还紧了紧身子,加快了脚步。

“老爷,慢着点!你大病初愈,不适宜猛烈运动,再说天气寒冷,得暖住身子,怎么也披件袄子再走啊!”

张氏在后面紧跟着,只是邝埜步伐太快,她倒是越落越远。

寒风刺不穿邝埜心中的火,他清楚要是能趁着太皇太后还在朝的时候除掉王振,那便会省去很多力气。

太皇太后在朝一天,王振就得低下头当奴才一天,她就像是垂在王振脑袋上的利剑,随时都可以取了王振的狗命。

还记得正统初年,王振跪在大殿之内听着张太皇太后想要斩了自己以儆效尤,浑身抖如筛糠像个喽啰。

那可能是他一辈子都忘不掉的阴影。

可是现在已经是正统七年了,太皇太后早已经卧病在床。

要是邝埜没记错的话,太皇太后应该是当年十月份左右归天的,而自己也是十月份左右留任兵部的,两者脚前脚后的事情。

现在他迫切的想要赶往内阁,面见阁老。

自己虽然是正三品的兵部右侍郎,但是仅凭这个身份还没有资格面见太皇太后。

所以他只能劝两位阁老一定要在太皇太后临终之前劝她老人家把王振拿下!

“老爷,胡郎中来了!”

来福带着拎着药箱子的胡郎中跟邝埜赶个照面。

看着邝埜一席单衣在寒风中奔跑,不光是来福,就连一旁的胡郎中都看傻了眼。

这还是他行医这么些年来第一次见人大病初愈就这么浪荡的,尤其还是个大官。

平常那些大官哪一个不都是惜命如金,光是手上磕掉了一块皮就得赶忙找医师上药。

哪像得邝大人这般洒脱,简直就是活的通透,赶着投胎。

就在两人愣神之间,邝埜的身影已略过了他们的身旁。

紧跟其后的张夫人看到两人也停下了脚步,上气不接下气的向胡郎中问询,“胡郎中,您看我家老爷这病……”

胡郎中还是见过世面的,回过神拱手说道;“邝大人步态沉稳,面色红润,远观身子已无大碍,至于行为……或许是有什么公事急需处理……”

文渊阁

内阁日常办公地点,也是几位阁老最长在的地方。

而外臣要想进入文渊阁,就得穿过东华门。

但是如今光是第一步就把邝埜难住了。

东华门他进不去。

作为紫禁城的门户,东华门的禁卫非常严格,早朝的时间早已经过去,若没有正当的程序,那倒是得费上一番口舌。

之前心急如焚,他早忘了这些细枝末节,而今到了这座庞大建筑之下,才想起两手空空的无奈。

“邝大人,您要是没有内阁的批文,还是早些回去吧,就算您给这站到天黑,我们也不能放您进去。再说最近天寒,我看您衣物甚少,也别染上风寒。”门口的禁军总旗官劝解道。

“我真的找杨阁老有急事,您宽容宽容,就先放我进去,等我回头给您补批文。”

“大人,别为难我了,我要是就这样放您进去了,那我脑袋也快从脖子上离去了。皇宫有皇宫的规矩,而我们都是按规矩办事的。”

也就是邝埜没有闯关的举动,侍卫还能心平气和的跟他讲道理,要换成鲁莽的主,现在说不定都得在诏狱吃上牢饭。

“要不您帮我给杨阁老带个话,就说事态紧急,关系社稷!”

总旗官盯着邝埜看了许久,看他表情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出于责任,他还是派人去内阁通禀一声。

“邝大人,要是阁老那边不愿见你,可就别怪我们无情了。”

说罢,总旗官也不再跟他墨迹,握着刀柄静静地站在一旁等待内阁那边的回复。

片刻之后,前往通禀的侍卫跟在一位身穿绯色官服有些许清瘦的青年人身后,一同出了午门。

远远观瞧,邝埜一眼便认出了绯袍男子——曹鼐。

土木堡之时随军出征的内阁首辅,也是即杨士奇,杨溥之后内阁的顶梁柱。

再一次见到这个熟悉的面孔,邝埜的心中还是有几分感慨的。

现在的曹鼐远没有出征之时沧桑,还是一股子书生意气。

正统五年,杨荣和杨士奇共同举荐他和马愉入直内阁,那时候两人还仅仅是个翰林院试讲,从五品的京官。

虽说翰林院是阁臣的培育基地,但是像曹鼐这样突然冒出来一步登天的还是独一份。

当年杨荣和杨士奇的本意也是想趁着没老之前,把两位弟子拉进内阁培养培养,可惜留给杨荣和杨士奇的时间太短了,短短两年时间两人一死一致仕。

再加上曹鼐除了翰林院之外根本没有在别的部门有过任职,官场上的一套显得格外稚嫩,仅凭着内刚外柔和稀泥子那一套还不足以在这场大变局中起到主导作用。

更何况就连三杨这样的老狐狸都压不住王振,别说他这个毛头小子了。

曹鼐走到跟前一拱手,虽说已入阁两年,但是曹鼐对这些前辈们还是持敬重之心。

“邝侍郎,我听侍卫说您有关乎社稷之事急需向杨阁老汇报?

杨阁老刚被太皇太后叫到仁寿宫会事,可能得一段时间才能回来。您要是着急,可以先跟我说,我看能否给办了。”

“事滋体大,还需跟杨阁老面谈。”

曹鼐也没计较,颇有自知之明,“那您跟我到阁内先等着?外面天寒别坏了身子。”

“好。”

“曹大人,人领进去,您在这给我签个字。”

曹鼐在册子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字迹柔软绵长。

“邝大人,您的。”

邝埜刷刷点点,笔走龙蛇,苍劲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