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 赵国的乱政和秦国的集权(2)(1 / 2)大魏战国纪首页

向寿看了眼欲言又止的副将‘舆’,嘴角扯出一丝莫名的淡笑,似乎是看透了对方的内心的想法,他道:

“‘舆’,有所虑便有所告,夫此时不言,他日只会深腹于心。吾之所以点你为副,佐我以建功,盖因汝志虑忠纯、信达品尚,若你都不愿与吾推心置腹,那向某可真要千夫所指了。”

“中更将军,末将不敢,只是...末将替那些战死在‘蒲阪关’下得秦卒感到不值。”‘舆’缓缓低头,七尺大汉的一双赤豹眼红了一圈,他声音低沉地道,

“末将与那些秦卒一般,皆起于穷末,依战功而受爵,这才忝列‘公大夫’之官爵,那日在雪地冰河中的他们,未尝不想像末将一般建功立业,尔后衣锦还乡,是以他们才视死如归,可他们...那样好的秦儿郎们,就死的如此毫无价值,末将心中凄凉!”

“有何好凄凉。”向寿笑了,他道,“你虽起于他们,可现在的你,和他们早已不是一路人。”

向寿道:“‘舆’,我且问你,我大秦地方万里,黔首(注:秦称百姓为黔首,三晋称百姓为黎民)百巨十万,而王上有几何,相邦有几何,大上造又有几何?”

‘舆’答:“王止一,相邦亦止一,便是大上造,也不多见。”

向寿道:“如此便足矣,黔首数量之巨,若皆为公侯,谁为农奴?”

“若人人皆坐大宫而享祭祀,阡陌农田,谁为之耕种?”

“这天下,自有天子诸侯起,便注定有高高在上之王与低于微末之民,便注定有人尊贵有人卑贱,便注定有人统治有人被统治。”

“商君高仰,以《秦律》兴大秦,然其目的也并不是要提高黔首的地位,商君的出发点在于:若能以少许的功爵就能换取‘黔首’对大秦的极致效死,则对于大秦整体而言依旧是有益的。”

“‘舆’,这并不是一场等价的交换!”

公大夫‘舆’听着向寿所言,看着向寿那双深邃的眸子中所涵盖的无尽冰冷,忽然只觉浑身寒颤,这是只有与生俱来的贵族才能拥有的贵族之傲气与觉悟。

在向寿的思想中,人的命运大多在出身就已经决定,商鞅的‘军功进爵’制所起的作用不过是蛊惑‘黔首’来为秦贵族卖命,其中真正能进爵高官的人凤毛麟角,而这些‘军功’进爵的新贵族所分得的利益则比秦国因‘军功进爵’而获得的整体利益要小得多得多,所以秦国实行《秦律》,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利民’,而是为了‘强国’。

而所谓的国,便是极少数的利益既得者——秦国贵族。

向寿伸手轻轻拍了拍‘舆’的肩甲,略作鼓励地道:

“‘舆’,你是吾的副将,是以吾才与你说此番之话,吾希望你真正踏入贵族之行列,以贵族之思想去看天下之大事,而非停留于过去,去思考所谓的‘富民’。”

向寿深深的道:“民若‘富’,则性更怠,其时又与吾‘贵族’有何差别?是以民非不可‘富’,而是不能‘富’。”

“吾之所以牺牲那些黔首去佯攻‘蒲阪关’,其目的就更加简单了。”

“既然大秦之‘黔首’本质便是为‘贵族’服务,那么牺牲他们来为至高王上争权,不是更加高尚么?”向寿道,“在吾看来,这是他们该完成的任务,他们因此而死得更有价值。”

“大秦不会忘记他们,王上也不会忘记他们,这便是他们的命运,他们除了认命,别无他法。”

“至于那魏冉和白起......”向寿冷笑一声,“王上特意将追捕‘老楚王’的任务交给白起,吾不过是辅之而已,案《秦律》,白起入魏,非但不能完成‘迎回老楚王’的任务,还导致数百‘秦卒’丧命,甚至使得‘秦魏’邦交恶化,此为大过。”

“而此时本将却在‘秦赵’边境‘迎回老楚王’,则为大功。”

“两相比较之下,白起必然受罚,白起受罚则魏冉必会受挫,魏冉受挫,王上大悦,本将自然也会平步青云。”

他身旁的副将‘舆’听完此言,也是深深震撼,他头颅微低,惭愧难当。

“末将,谢‘中更’将耳提面命之恩!”

......

战国初期,秦、赵本不接壤,秦国旧地‘雍地’的正北方是游牧民族义渠戎建立的王国‘义渠国’,再往东北方延伸,则是魏国的‘上郡’。

‘上郡’乃是魏国大将吴起以五万‘魏武卒’攻溃秦军五十万夺下西河郡后,顺手北上又打下的一块地,因为在大河(黄河)西岸的‘西河郡’上方,所以称为‘上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