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俞国每五年一次的武举大会,不仅是俞国习武之人施展武艺才华,获得朝中一官半职的大好机会。
也是举国上下行商走贩们的盛典,同时也是一些走投无路之人和贫寒子弟们获得稳定饭碗的重要时机。
原因无他,在武举大会前后四个月里,全国官路驿道上都有官兵们日夜巡逻,清扫道路上的作恶之徒。
这个期间,在各级官府和驻州军队的共同协作下,所有路匪山贼之流,俱都躲藏蛰伏起来,难以为祸一方。
借着这难得的安稳之期,各地平民百姓都推着车子,拉上食材货物,在官道上搭棚摆摊,赚些钱财富足一阵。
往日人烟稀少的大路上,每到这个时期,各地男女老少纷纷都从家乡中出来,行走在道路上往来亲朋好友家,人声鼎沸持续数月。
那些在当地州县里取得年试成绩优异的武夫们,则纷纷带上公办武馆的推荐信,准备好足够的盘缠,或成群结队,或孤身一人,都向着王城方向一路前行,期望着能够在武举大会中脱颖而出,从此飞黄腾达。
不同于这些大多家境富裕的武夫们,还有一类人群也在默默地往王城方向赶去。
这些人几乎都是身形消瘦、衣衫褴褛的模样,差不多跟沿街乞讨者毫无二致。
这些人之所以如此窘迫也要赶向王城,只是因为贴在各地武馆墙面,那一张武举大会的参试公告上面,另有辅试一栏写着通过试炼者可保衣食无忧。
好事者将公告上的内容口口相传在市井间,又被一些往来城乡者传回了各处乡里村庄。
于是乎,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们心生希冀,纷纷离家出走,不顾千里之路,也想求个衣食无忧的机缘。
或是一路乞讨而过,或是小偷小摸中凑些盘缠,但这些人大多数都因为太过贫困了,难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赶到那处试炼之地。
但仍有一小部分人,也许是因为家乡离那试炼之地本就不远,也有是一路上比较幸运的,在试炼开启之前勉强赶到了。
陈百雨就是这路上的幸运儿之一,在试炼开启前两日,终于赶到了那座高山底下。
陈百雨家乡在关中沿北地带,父亲在四年前外出后就不见了踪影,而他母亲也在多年前病死在家中,家中只剩下他和哥哥相依为命。
平日里,他和哥哥在一家铁铺里帮着打杂工混口饭吃。
三个月前的一天,他和哥哥忙完工后趁着铺里停火的功夫,溜到门外想要吹风凉快一下,却看到门口一群人围聚在路边大声议论着什么。
出于好奇心,陈百雨和他哥哥凑了上去想听个究竟。
听了一阵子,他那个混迹市井多年的哥哥,听明白了这群人在谈论事情的大概内容,之后就带着不明就里的陈百雨回到铁铺里。
回去后,哥哥有些激动的对他说清楚了门外人谈论的事情,大致意思是每五年一次的武举大会就快开始了,其中的那个辅试对他们这种一穷二白的人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虽然,陈百雨和哥哥能留在铁铺里混口饭吃,但他因年幼在力气上有所不足,时常受到铁匠的嫌弃,导致分给他的饭食只有半个拳头的分量。
就算他哥哥每顿饭都分他一点,但也只是勉强果腹,陈百雨又正处于长身体的年纪,为此时常感饥饿不堪。
眼前却听说通过武举大会辅试后,能够顿顿管人饱饭,兄弟两人对此大为心动。
不过,他们这里离王城有着上千里的路程,虽然武举大会期间几乎没有匪徒出没,但兄弟两人兜里翻不出一个子,根本就凑不出两个人的盘缠来,又如何能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撑到王城地区呢?
两人为此商量了一晚上却没个结果。
到了第二天,陈百雨他哥哥下定了决心,跟铁铺的老板签下十年的身契换来些铜钱,交给陈百雨让他一人前去王城那地碰碰运气。
陈百雨僵持不过他哥哥,只得带上哥哥用卖身契换来的盘缠,踏上前往王城试炼之地的路程。
在这路上的第一个月时,陈百雨花光了为数不多的铜钱。
无奈之下,陈百雨打算沿路乞讨过去,可这一路上乞讨者何止之多,他一天乞讨下来连口饭都混不到吃。
在他心生绝望之际,路上有一队行商经过,好巧不巧的有个马车的轱辘轴子断在他眼前。
陈百雨凭借着在铁铺打杂几年,多少练出点力气,硬是和其他几个乞讨者帮这个商队扛着马车,扛到一处城镇里。
商队给了他们一些苦力钱作为酬谢,而陈百雨见这商队一路向南的样子,就拒绝了钱物,恳请商队能带上他,路上给他一口饭吃就行。
那商队领头人念他这一路行乞也要赶向王城,着实不容易,就答应带他一路。
到王城外,因陈百雨还要往东再走上几百里,所以只能从商队脱离出来。
在商队与他分别之时,那领头人念在陈百雨这一路上手脚勤快帮着商队做了不少事,就自个掏了些铜钱给他,让他能够走完剩余的路程。
如此千辛万苦下,陈百雨终于来到那个试炼所在地的山道口。
此时,正有不少人匆匆往山底下石阶路口上赶着,嘴里说着要在天黑之前爬到上山领免费餐食之类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