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科举(八)(2 / 2)大美河山首页

而更加贫寒的寒门举子囊中羞涩,或是带够几天的干粮充饥,或是略备粮米蔬菜,在考试间隙自己生火做饭。

对,没错,还能自己生火做饭。

每个号舍前置炉一个,炭一篓,为士子煲茶汤饭食之用。

铁拐和黄安儿两个人比较幸运,有陈府安排饭食,自从上次给陈辉两兄弟解了明月夜欠银之愁,陈辉陈荣两兄弟毛遂自荐,主动当起了铁拐和黄安儿的送饭官。

但童子试是在火热八月进行,酷暑难耐,考生挥汗如雨,这个陈氏兄弟俩解决不了,而且洗澡也不行,这可苦了铁拐。

督学馆在夜间会锁院,考生只能在两平米左右的号舍内睡觉。

号舍两边砖墙上离地面大约一尺五寸和两尺五寸高的地方,设计有上下两道砖缝即砖托,用以搁放两块一寸八分厚的号板。

下面的号板靠里,可以当椅子坐上面的号板靠外,可以当桌子用,如此便组合成一套考试桌椅。

考生将上面号板取下,与下面的号板一起搁放在下层砖托内,便组合成一张床板,用以在夜间休息恢复精力。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监考官终于将科举童子试的题目发了下来。

铁拐焦急的翻开题目,只见策试题目赫然写着:武陵盗贼平寇事。

看起来泸县两次遭遇武陵盗寇打砸抢,泸仓更是两次失守,第二次武陵盗寇甚至还攻进了泸县城内,这一系列恶性事件已经引起常州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今年的策试题目,与武陵盗寇高度关联。

试杂文则比较宽泛,大意是论述常州府的吏治功绩,颇有些自吹自擂的味道。

想想也是,毕竟是常州府的地方童子试,出这种题目,也算情有可原。

再说童子试的水平非常有限,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要出彩也非常难。

考试之前,铁拐押过许多题,跟现代高考一样,押题是任何朝代的特色,这是人之常情。

但铁拐毕竟没有参加过古代的科举,所以也没把握自己一定能押中。

好在凭借敏锐的政治敏感度,铁拐冥冥中觉得,如果常州府的官员还不至于太烂,武陵盗寇的问题就应该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

更何况铁拐的父亲铁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武陵盗寇而死。

所以针对武陵盗寇,铁拐早就做了相关的梳理。

在后世的记忆里,明末清初彭孙贻所著《平寇志》,最具代表性,也非常吻合《武陵盗贼平寇事》这样的题目。

总体来说,《平寇志》是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秉持正统的封建观念,称毛拉大王这样类似农民起义军的人物,成为“盗、贼”。

但又较客观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而且取材广泛,又据传闻力补诸书之遗缺,辨诸书之歧异,系统地记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经过,以及应对策略。

想通了此节,铁拐毫不犹豫的在宣纸上挥毫:

“毛拉之贼迹武陵所在,执之。王见自成,色怖乞生,自称毛拉大王……见害于泸县、怀城等诸境。贼置酒大会,脔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

“今年泸县麦苗尽枯,斗粟银三钱,慈母不能保其子,官且怜民乎哉!然武陵盗寇祸至,士民被杀者数千,剖孕妇,注婴儿于槊,焚公私庐舍二千六百五十余间……是时杀戮惨毒,有缚人夫淫人妻然后杀之者,有驱人父淫其女然后杀之者,有裸孕妇共卜腹中男女剖验以为戏者,有以大锅沸油掷婴孩于内观其跳跃啼号以为乐者……”

“朝廷发兵征群盗,行兵有部伍,纪律肃然不乱,遂至泸县之民牛酒迎兵丁,泸县蔚令副将苏烈提巡城兵兵二百屯江北,飞递军机,瞬息千里……”

“今平寇有三策。其一,泸县沿江而上以至常州、怀城,贼匪所到之处,隔三五十里设一‘疏附衙’,警惕寇迹,上下均以信物示警,且每处设警示疏附官一,陆路骑马,水路则用八浆船,亦如州县中之驿站也。寻常文日行百里,若紧急贼情,文上加印圆戳中刻有翅飞马,周围刻云,名为‘云马文书’。其圆戳皆系踞各处道逆始有,不轻用也。此等文一到,即须转递,每一时必须驰五十里。如两处皆贼,中途有官兵间隔,疏附贼不能通往来者,道逆有机密事,即用白色绸绫,上书蝇头小字,中盖圆戳,缝成小卷,塞入雨伞竹柄中,扮作乡民客商之类,私往常州府处投递,故两处消息仍通……”

花了整整一个上午,铁拐终于写完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平寇三策》策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