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上朝(2 / 2)日月燃明首页

在今天之前,大曌皇帝听政是在御门前的露天广场,俗称“御门听政”。

御门,就是皇极殿前面一百三十步远的皇极门,成祖时称为奉天门,于成祖永乐十八年建成,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门。

露天听政,取公开禀告上天之意,以示公正无私。

惯例听政的皇极门,名为门,实则与普通的大门毫无相似之处,不了解的人看去,只会当做一座宫殿看待,因为皇极门远比一般的宫室还要广大。

皇极门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建筑占地两亩有余,迎面望去,基座厚重,大柱朱漆,二层重檐的歇山屋顶,金瓦飞檐,粗大结实、榫卯咬合紧密的梁枋构件皆施以金云龙彩画,门前坐大铜狮一对,铜鼎四只,尽显皇家的富丽与庄严。

皇极门左右宫墙上还各设一门,东名弘政,西名宣治。

皇极门到午门之间宽阔的广场足可以轻松站上两三万人。

广场略靠外侧午门的位置,沿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五座石桥,桥栏皆由汉白玉雕刻而成,石桥皆南北走向,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桥下,故此五座石桥被称为内金水桥。

广场两侧是对称的廊庑建筑,亦即东、西朝房,并有会极门和归极门东西相对。东侧廊庑用作记载当朝实录、起居注和玉牒也就是皇族家谱;西侧廊庑用作编修当朝会典。

每逢朝会听政时,皇帝坐于门前丹墀之上的御座,大臣站在丹墀之下的广场,东西相对而立,夏热冬冷,雨天难免落汤鸡。

在王战看来,此种露天听政纯粹是折腾人,并无实际意义:若是皇帝和大臣露天沐浴阳光雨露就能公开公平公正了,那天下就没有贪官和冤案了,早就是“天下大同”了。

在王战心里,能起到防腐作用的阳光,应该是朝政公开制度、国库税赋收入支出公开制度、严密的互相监督制度,以及能够实现互相监督的官府体制架构设计。毕竟再良好的制度也要由具体的官府人员来执行,而能够确保互相监督的体制架构则是良好执行的保证。

所以王战按照自己的想法,变皇极门御门听政为皇极殿殿内听政,而且上朝时间改到辰时中,也就是早八点。

大曌此前的规矩与彼世《明会典》所载相同,逢早朝,官员须午夜即起,丑时末即凌晨三点到达午门,午门城楼鼓响时须列队整齐,寅时末即凌晨五点,钟鸣,宫门开启,文武百官分左右两列进入,然后皇帝才进入御座安坐。此种时间安排实在是让百官痛苦不堪。

起那么早,形同熬夜,王战自己也是痛苦。

意外的是,王战此次更改听政地点、上朝时间,居然没人提祖制,反倒是得到了诸大臣的一致同意,皆称皇帝体恤臣下,实乃仁君。

意外之下细思之,又不意外,管中窥豹,这些人提祖制也必定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至少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御门听政在隆庆六年时定为逢三、六、九日为期,王战自然是萧规曹随。今天这是王战提议召开的临时朝会,原因是边关传来捷报。

六月六日,派出的探马一再确定东奴确实撤走之后,袁崇焕发出奏捷报文:“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拼命,不知有夷之凶狠剽悍......一战挫之。”

也许是因为战事的安排与史书有了不同,令结果更为显著、更为提气,袁崇焕因而更为意气风发了,也许是因为其他不可知的原因,总之,袁崇焕这封奏疏比王战记忆中略多了些内容:准备将所有被毁的城池重筑,以筑垒之举来大举收复辽西。

看了这封奏疏,看了比史书多出来的那点内容,王战琢磨了半晌,动笔写下了一些条目、想法,最终决定召开自己的第一次大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