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1章 采诗官的世界(2 / 2)山登绝处我为峰首页

从来使命担当,任风雨、前行路未央。叹苍生疾苦,忧怀常在;沉疴痼疾,斗志如钢。岁月匆匆,韶华不负,一片丹诚映暖阳。医之道,愿人间康泰,永绽芬芳。”

陈逸缓缓开口,娓娓道来。

这篇自夸之词,写自他的十六岁。

当时陈逸医道小成,又痴迷音律,坐在木桌前对着文字敲敲打打,花了半个月有余写出了这首一百多字的词作,意在激励自己,在医道之路越走越远。而那首费尽心思写出的词作,被他牢牢记在脑海,直到今日,再次被提起,当陈逸亲口念出此词时,带着怀念,带着微笑,也带着微微的曲调。

许诺在一旁张大嘴巴,一下子就感觉自己的“小笼包之歌”变得有些逊色了。

“好,好,好!”

曹澈一连说出了三个“好”,欢喜之情溢于言表,他是采诗官,不是迂腐的读书人,故而很多时候都不用端着架子。这首诗虽然在他的诗囊中只能排到中上,可角度与题材,却是他此生第一次所闻,陈逸之语,处处生花,皆是妙笔!

正如他先前在小笼包店淘到的《塞上诗》那般惊喜,曹澈一拍大腿,兴奋地站了起来,情不自禁地就将笔从笔袋中抽了出来,带过的微风,大抵是文风吧。

“陈兄,有意思啊,描写大夫的诗词,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你这曲子,虽说有些青涩生疏,但也不差,搭配上这首称赞名医悬壶济世的词,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曹某人真没想到啊,一个小小的小笼包店,卧虎藏龙,有那么多的惊喜!曹某欣喜,曹某欣喜啊!”

用词精准,富有诗意。

曹澈兴奋地提起了笔,拿出一张纸来,似乎下一刻就要落笔。

“陈兄弟,敢问这首诗词,名为何?”

“莫急,曹先生。”

陈逸顺势抓住了曹澈将要落笔的手腕,手指悄然搭在了他的脉搏上。

一时间,如烟波纹隐约荡开。

曹澈不知,眼前的这个少年,已然来到了他的世界,目的是为了清理那些甄老魔留下的“蛋花”。

陈逸心神振荡,短短弹指间,无数画面涌入了他的眼帘。

烽火连天,喊杀之声如怒涛汹涌,直冲云霄。广袤的荒原之上,甲胄之士如洪流猛兽般冲撞在一起。刀光剑影交错,似银蛇乱舞,寒芒闪烁间,鲜血飞溅,染红了黄沙。战马的铁蹄声是动人心魄的鼓点,激昂的高歌奠定了基调,连绵的战火传递着将士们的视死如归。

华灯初上,宫廷之中灯火辉煌,亮如白昼。那宏伟的宫殿内,宾客云集,皆身着华丽服饰,珠翠环绕,光彩照人。宫女们手托佳肴美酒,穿梭于人群之间,步履轻盈,姿态优美。王公大臣们或相互交谈,笑语欢声;或举杯畅饮,兴致高昂。大殿之上,乐师们奏响悠扬的乐曲,丝竹之声婉转悦耳,如仙乐飘飘。

在那宁静的村落中,炊烟袅袅升起,如丝如缕,在澄澈的天空中缓缓飘荡。村舍错落有致,或为古朴的茅屋,或为简陋的木屋,皆带着岁月的痕迹。屋前屋后,菜畦青青,嫩绿的菜叶在阳光下闪耀着生机。田间小道上,有老农扛着锄头,缓缓而行,脸上的皱纹如同沟壑纵横,却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他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又带着丰富的生机,唱起了富有乡村气息的调子。

熙熙攘攘的集市之中,两拨侠客狭路相逢,瞬间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众人剑拔弩张,眼神交汇间,似有火花四溅。长笛不知从何处响起,紧张的气氛被刀光剑影烘托,侠客的剑意伴着笛音流淌在江湖,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为这江湖,增添了一分江湖气。

“吾乃采诗之官,行于尘世之间,寻民间之声,录百姓之情。吾才疏学浅,然身负使命,不敢懈怠。每至一处,皆以敬畏之心,聆听众人之语。吾非圣贤,亦有过误,唯愿以虔诚之态,采集真善之诗,呈于朝堂,使上闻民声,下察民意。吾之所能,不过勤勉而已,愿为文化之传承、世风之洞察,略尽绵薄之力。”

恍惚间,陈逸听到了曹澈真挚的声音,热血而带着壮志豪情,似飞鸟一飞冲天,直上青云。

当无数伴着歌声的画面洪流般冲撞过陈逸的怀中时,有一个特别的画面,定格在了他的眼中。

那是平乐城的午后,穿着青衫的少年,手中托着一块脉枕,双目微闭,用心体悟着患者的脉象起伏。时而缓缓摇头,时而若有所思,好似在和那玄妙的脉搏展开一场静谧的交流。一旁的药橱弥漫着缕缕草药芬芳,月光透过窗纱照在他的身侧,给他蒙上了一层古朴的韵味。

那个少年似乎是感知到了什么,霍然抬头,撞上了比他大一些的少年陈逸的目光。

我与我,皆是我。

陈逸笑了,笑的很释然。

原来有些画面,声音与文字也能记录。

原来那个少年,已经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