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瑶手中的茶杯不慎跌落在地,应声而碎。
“所以,母妃,他不肯与外祖一家相认便是这个原因,他要他如何说?要他与他们说他当初没死,但也活不了多久了吗?”
陆瑶的眼泪倏得流了出来,良久之后才道
“阿州的命,怎么这么苦啊....”
戚君泽轻声劝道
“我将人送去了陆家,也是希望能弥补他心的遗憾。”
“可是只有他自己知晓...只有他知道...你外祖他们日后若是知道了,该有多懊悔心痛...”
“那便不让他们知道,表哥从未打算让他们知道。”
戚君泽从陆瑶那里离开时,陆瑶的心绪已经平稳了许多,她也答应了戚君泽不会再在姜笙面前多嘴,戚君泽这才放心。
出了宫的姜笙,回忆着方才姑母与戚君泽的一举一动,仍然觉得有些奇怪,刚才很明显是姑母想要告诉自己什么,但是戚君泽并不想让她说。
会是什么事呢?
会是戚君泽所说的那般,有人托姑母给自己说亲吗?
既如此,又何必遮遮掩掩,如临大敌一般?
会不会是别的与自己有关的事情?
姜笙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会不会是姑母知道了一些,戚君泽不想让自己知道的事情?
什么事,会让戚君泽匆匆赶来,不想让自己知道?
会不会是和阿州有关的事情?
这个想法一出来,姜笙自己都笑了。
自己或许真是魔怔了,自从那次执玉叫了自己的名字,自己就魔怔了,还总是觉得阿州没死。
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如今每每看到执玉,她都好像能在他身上看到阿州的影子。
连带着对她的态度,也越发的不干脆。
她心知这样不好,毕竟执玉只是执玉,绝非任何人的影子。
这样,对他,对阿州都是种侮辱。
自己如今的心态是个大问题,要及时调整才好。
回将军府之后,姜笙却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静婉,你怎么来了?”
王静婉笑着起身
“你被宣进了宫里,我想着左右无事,便过来看看,若你回来今日还能见上一面。
谁叫我实在想你。”
姜笙莞尔轻笑
“这么久不见,你倒是越发的健谈了。”
“人都是会变的。”
姜笙总觉得这些话有些不对劲,她瞧着笑意吟吟的王静婉,轻声道
“你这满面春风的样子…”
姜笙啧了两声我
“看来,我不在的日子,错过了不少事啊。”
王静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走吧,去你院里,我与你好好说。”
“好。”
据姜笙所料,王静婉定亲了。
而且,这亲事,还是她自己也同意的。
这位公子是她外祖之前的学生,家境虽然贫寒,但是品性极佳,在读书方面也极为有天赋,
几年前,王静婉在去探望外祖父之时,与此人有过一面之缘,他那时便对王静婉一见钟情。
可是,他彼时还并未科考,两人身份天差地别,他便想着,若是考中了,便借着恩师的名字,与她多接触接触。
可是,他却没想到,他顺利的通过了殿试,有了功名,她却已经定了亲了。
当时恰好朝廷在选定官员外放,他不想留在这伤心地,便外放出去了。
待到他做出了业绩,回京述职时,才得知王静婉并未成亲而是退亲了。
喜得这人立马去拜托了自己的恩师去王家提亲。
王静婉也是这时才知道,竟然会有人喜欢她,喜欢了这么久。
王大人在岳父那里了解到此人为人可靠,品行不错,而且还颇有能力,长相也在上等,便同意了下来。
就连唯一会被人诟病的家世,王夫人也觉得不算什么问题,年轻人自己有本事比什么都强,不然就是留下金山银山,也是要吃空的,再说,他们本也不是高门大户,如此也算是门当户对。
就冲着人家喜欢了自己女儿这么久,他们这心里啊,就是极为满意的。
姜笙揶揄道
“那位位公子,你可见过面了?”
王静婉红着脸点了点头
“之前去我外祖父家拜年,他恰好也在,我们后来一起去逛了坊市,他人很好,对我也很是温柔。
我们后来又了几次,他并未因为我退过婚,而看轻我,反而对我很是尊重,笙儿,与他在一处,我很是开心。”
姜笙笑着望向她,发自内心的替她感到高兴
“恭喜你找到了想要相伴一生的人,真替你高兴。”
王静婉羞红了脸。
“谢谢你,笙笙。”
两人聊了一下午,姜笙本想留她吃个晚饭,王静婉说她晚上与未婚夫有约,姜笙这才作罢。
将自己给她带的见面礼拿了出来,让她一并带回去了。
翌日
陆家众人刚好好用过早饭,就见陆闻川笑着从外面走了进来。
覃舒轻声问道
“何事如此高兴?”
陆闻川道
“娘,外面贴了告示,萧家今日流放。”
李玲恨恨的说道
“什么时辰你可看了?一会儿我便去多准备一些烂菜叶子臭鸡蛋,好好送送他们。”
“二婶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特意看了时辰,再有半个时辰后,他们便要从天牢中出来了。”
赵春晚站在李玲的身旁
“二嫂,我与你们一同去。”
叶荣却并不赞同
“如今咱们才刚回京城,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看着,莫要再多生事端。”
陆玄在一旁附和道
“再说,若真要去,几个孩子去便好了,你们做长辈的跟着凑什么热闹。”
李玲也知晓有失身份,只是如果狠狠的收拾他们一番,总觉不够解气。
姜笙出言说道
“二婶,三婶,三叔说的有道理,我看不如这样,一会儿我让映秋去多雇一些人,什么烂菜叶子,臭鸡蛋,潲水什么的都准备的足足的,定是不会让他们好过,他们从天牢出来势必要经过主街,我一会儿便让人在津味轩的二楼留个靠窗的好位置,这样既能看,又不用自己动手,岂不是一举两得?”
李玲想一想也觉得甚好,便道
“那就按笙笙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