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拼音启蒙(1 / 2)文曲在古首页

《文曲在古》第七章:拼音启蒙

戴浩文在京城的教育成就使他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在他的教导下获取新知识。然而,戴浩文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果,他决定引入汉语拼音知识,为古代的教育带来全新的变革。

一日清晨,阳光洒在学府的庭院里,戴浩文召集了学生们,开始了汉语拼音的第一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全新的知识——汉语拼音。”戴浩文在黑板上写下了“a、o、e”三个字母。

他拿起一根树枝,指着“a”说道:“这个字母念‘啊’,大家跟我读,‘啊——’”

学生们跟着读起来,但发音参差不齐。戴浩文耐心地纠正着每一个学生的读音,让他们张大嘴巴,感受发音的位置和方式。

“来,这位同学,你的嘴巴再张大一点,声音从喉咙深处发出来,‘啊——’”戴浩文走到一个学生面前,亲自示范。

接着,他指向“o”,说:“这个字母念‘喔’,就像公鸡打鸣的声音,‘喔——’”

学生们努力模仿着,戴浩文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倾听着每一个声音。

“大家注意,‘o’的发音要圆唇,不要扁嘴。”他不断地提醒着。

当教到“e”时,戴浩文说:“这个字母念‘鹅’,想象一下大白鹅在水中游的样子,‘鹅——’”

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逐渐掌握了这三个字母的发音。

戴浩文又在黑板上写下了“i、u、ü”,说道:“这三个字母也有它们独特的发音。‘i’念‘衣’,‘u’念‘乌’,‘ü’念‘迂’。”

他细心地解释着每个字母的发音特点:“‘i’的发音要牙齿对齐,‘u’的发音嘴唇要拢圆,而‘ü’的发音要注意撮起嘴唇。”

学生们认真地听着,努力纠正自己的发音。

戴浩文继续深入教学:“接下来,我们学习声调。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他在每个字母的上方标注出声调,带着学生们一遍遍地朗读:“ā、á、ǎ、à”“ō、ó、ǒ、ò”“ē、é、ě、è”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声调的变化,戴浩文还编了一些简单的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学生们跟着儿歌的节奏,欢快地读着声调。

在教授完单韵母后,戴浩文开始讲解声母:“b、p、m、f……”

他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b’就像一个广播,‘p’像一面旗子,‘m’像两个门洞……”

学生们被这些有趣的比喻逗得哈哈大笑,同时也更轻松地记住了声母的形状和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