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世界的灵魂(2 / 2)第八源力首页

他们聊着聊着,班里的人几乎坐满了,这时一个男人进入教室走到了讲台上,他浅浅看了眼班里的情况后,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陈阅。

学生们很快自动安静了下来,陈阅自我介绍道:“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班主任,实际上也是这个班目前唯一的老师。我呢其实去年才从高等教育毕业,也没比你们大多少。学校的师资很紧张,我也是应邀过来担任老师。

这个学期你们主要是要学理论和常识,如果想学术式的话可以自己去上选修课,或者听一些讲座。除此之外,你们还要学一门外语,英语和俄语至少要熟练掌握一门,因为你们将来不管是学习交流也好,工作需要也好,肯定会经常往国外跑。

多余的话我也就不说了,什么发展前景、学习目标,还有优秀毕业生经历之类的,其实也没什么意思,想必你们来这也不是为了听这些的。直接看课本吧,先带你们认识一下源力。”

韩非语从包里拿出事先领到的教科书,他注意到叶阔并没有什么动作,于是问道:“一般的书你看不了要怎么办,学校有盲文版本吗?”

叶阔道:“韩兄,我们是不是不要交头接耳为好。”

韩非语道:“没事的,我关心一下同学是很正当的行为。”

叶阔道:“有,但我不喜欢读盲文,课上听老师讲就好,书里的内容我回去听音频版。”

陈阅走下讲台,一边在教室里徘徊,一边讲道:“物质是世界的躯体,源力是世界的灵魂,书上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紧接着又会解释道,世界上的一切人、物、事,其表现出的所有特性都是源力的外在显现。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同时也是源力的世界,你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的一切‘实’,其背后都隐藏着源力这一层‘虚’。物质与源力互为表里,互为因果。

不太明白是不是?我们抓住‘灵魂’和‘特性’这两个关键词来认识它。

人有没有灵魂?这在传统科学领域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它没法被证明或证伪,它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有人认为有,有人认为没有,同学们小时候可能也想过这个问题。那物有没有灵魂?想必绝大多数人不会这么想,毕竟按照一般的思维来讲,只有活的东西才有可能与灵魂这个词沾边。

而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一切都是有灵魂的,它由日、月、兽、虫、木、生、死这七种源力组成。这就是源力最基本的定义,灵魂的组成部分,我们将其称为源力。而生物与死物的灵魂的确是有差别的,但这一话题我们不过多讨论,当今的学术界对此还没有多少研究成果。

那么源力有什么作用呢?这里我们就要开始着眼于‘特性’。”

陈阅走到墙边,用手指敲了敲墙壁,问道:“这面墙最显著的特性是什么?坚固。而它为什么会这么坚固?从传统科学的角度来讲,这是由它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的。而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会说这是它具有的木源力在起作用,因为‘强韧’和‘坚硬’是木源力具有的特性。”

陈阅又走到讲台边上,拿起自己带来的水杯,问道:“这个杯子,它最显著的特性是什么?它能装水,或者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对吧?这说明它具有‘开放’和‘包容’的特性,而这是生源力和死源力在起作用,‘开放’是生源力的特性,‘包容’是死源力的特性。”

说着,陈阅松开了手,水杯摔在地上碎掉了,“现在这个杯子比起刚才发生了什么变化?它碎掉了,这是我们的直观感受。而从本质上来讲,是它的生源力下降了,虫源力上升了,因为‘完整’是生源力的特性,而‘无序’是虫源力的特性。”

陈阅拿来扫帚将地上的碎屑清理干净,接着说道:“不知道我举得这些例子有没有让大家产生一些初步的领悟。‘世界上的一切人、物、事,其表现出的所有特性都是源力的外在显现。’现在回过头去看这句话,你能否明白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七种源力,每一种都有数不清的特性,囊括了一整个世界,没法用文字将它们一一列举出来。但有一些最重要的,最显著的特性被记录在了你们的书上,这些需要你们记下来。当然也不是死记硬背,七种源力的命名是很巧妙的,它具有关联性。”

陈阅走到韩非语边上,问道:“这位同学,我说出一个意象,你把你脑海中因它而联想起的第一个物理特性和精神特性都告诉我,可以吗?”

韩非语点头,“没问题。”

“太阳。”

“温暖,傲慢。”

陈阅略感惊讶,温暖是大多数人提起太阳的第一反应,但在精神层面上,他听到的更多的是昂扬、崇高、责任之类的词。但韩非语还真没说错,“提起太阳,我们会想到温暖、傲慢,而这正好就是日源力所具备的特性。所以同学们可以试着多去理解,多去联想,这样会记得更快更牢。”

这时,一个同学提问道:“老师,既然七源力是存在于万事万物中的,那我的体内也会有木源力,为什么我的身体不会像墙壁那样坚固呢?难道是我体内的木源力水平还不如一堵墙吗?”

陈阅回答道:“那是因为每种源力都具有许多特性,它们并不会全部都展露出来,或是展露的程度有高有低。你的身体虽不如墙壁坚固,但也具有一定强度,这是木源力的体现。而你作为一个人,木源力是要比一堵墙来的高的,高的这部分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你可能具有‘善良’、‘坚忍’、‘保守’、‘麻木’等等精神特性中的一部分。”

那位同学似懂非懂地点头道:“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