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陈樊书的名字,何佳洛陷入了回忆。
自己与陈樊书的初次相识,还要回到八年前自己刚去英国读大学的时候。
由于签证的原因,何佳洛错过了学校的开学迎迎新周(主要是由同国籍人士帮助新来的留学生办理入学手续等工作的),等来到学校的时候,学校已经正式开学了接近两周。
等万里迢迢的来到学校后,何佳洛尝试着与学校的接待人员交流,但是由于口音和语速的因素,何佳洛几乎完全不能理解当地人的表达,而一些措辞和口语习惯的问题,更是让何佳洛与他人的交流有着巨大的障碍。
虽然何佳洛的英语口语自我感觉还不错,但是他刚到这个陌生的国家,便被现实狠狠地给了一拳——别人说的他听不懂,他表达的别人总是误解,语言反倒是变成了最大的难题。
幸好何佳洛的手势比划的不错,而且学校的接待人员也比较耐心,贴心地在何佳洛的入学手册上,用数字标出了序号,然后用不算太潦草的英文在纸上告诉何佳洛,等他按照序号标记完成所有的程序后,他便可以成功入学了。
不过当时的另外一个困境是,由于何家洛没有正式入学,拿不到入学证明和学生证,所以他无法凭借入学证明或者学生证办理当地的银行卡。而没有银行卡,就意味一切消费只能依赖现金。
但是何佳洛身上携带的现金,偏偏都是在国内兑换的面额五十的英镑——这种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几乎用不到的大额纸币。
说用不到也许都是保守了,这种面额的纸币,很多小商户甚至都没有见过。
看着手中入学手册地图上标注的序号,第二站就是主行政楼,也就是离现在这个小区大约6公里外的主校区。
没有小额现金乘坐公交,没有本地手机卡呼叫出租车,何佳洛只能来到学校的ATM机附近,向过往的华人面孔的留学生寻求帮助,当他们得知何家洛想要兑换零钱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以没有现金或者没带银行卡为由拒绝了他。更有甚至,前一秒还说与同行的人说着普通话,再得知何家洛的来意后,便以听不懂中文拒绝了他。当然,对他置若罔闻不理不睬的也不在少数。
没办法,何家洛只得一边儿问路,一边儿拎着行李箱朝主校区走去,就这样花费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才来主行政楼前。
第一次感受到人间冷暖的何佳洛一度都绝望了,甚至有了回国的打算。
万幸的是,在主行政楼的大厅内,何佳洛遇到了一位热情且友好的华人——来办理读博手续的陈樊书。
在得知何佳洛的情况后,陈樊书主动帮何佳洛梳理了材料,而后更是陪着他办完了整个入学手续,同时还帮他在ATM机上拆兑了五十英镑的现金,帮他兑换成一些小额的纸币,方便他这几天进行正常的生活。最后,还将他送回校外的公寓,并且跟公寓的管理人员沟通了何佳洛的情况,告知他管理员已经同意他先入住,等学校的入学证明下来后,再将复印件补交给公寓即可。
帮何家洛把行李搬到房间后,陈樊书问何家洛要了纸笔,给他画了张简易的地图,标注了周边最近的中小超市大概的位置,以及往返所需要乘坐的公交。
待到陈樊书要离开时,何家洛才想来自己甚至还没有问眼前热心人士的姓名。
在何家洛要表达谢意并询问姓名的时候,陈樊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句:
“都是同胞,感谢就不必了!”
“叫我陈雷峰就行!”
当时何佳洛甚至真的以为陈樊书的名字就叫陈雷峰,还客客气气地记住恩人的名字了,想着等日后一定要好好感谢一番。
只是在后来去实验室做功课的时候,发现实验室里帮助学生们调试系统的助教,正是在异国他乡首次让自己感觉到温暖的同胞。
课后,何家洛真诚的邀请他请客吃饭感谢,地点由陈樊书来挑。陈樊书倒也不客气,欣然应邀,而后拉着何家洛来到学校附近一家性价比超高的东北饭店,点了几个小菜,又要了瓶酒。
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越聊越投机,也算是正式成了朋友。当然,何家洛也知道了他的真实名字。
这一来二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的关系也越发熟络了起来,后来更是成了几乎无话不谈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