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其他人,宋可建可能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通常的做法就是调整研究内容并加入两个计划,没有规定禁止这样做。
但宋可建知道许宁思维活跃,处理事务灵活,因此他很期待对方的想法。
许宁回答道:“精工计划聚焦于应用技术,已有的成果包括我和韩有德合作的软性磨料抛光机以及华联重科开发的新型铣刨合金刀头。
这些并不完全符合973计划所针对的基础科学研究性质,所以不能直接合并。”
“但是,科学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精工计划可以作为提出科学问题的来源,也可以是技术转化的出口。
比如,在我们的机床研究中,发现国产机床精度不如进口的原因不仅在于材料加工工艺,更重要的是设计上的不足。”
“设计?”
宋可建和丁志恒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都不是设计领域的专家,于是准备仔细聆听。
“我国在一些设计领域如飞机气动设计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在重型或精密装备的设计上仍有差距。”
许宁继续说道:“以机床为例,床身和主轴的工作振动和应力超标影响了产品精度和寿命。
即使更换了更高精度的零部件,问题依旧存在。最终我们通过模拟分析得出结论:机床结构设计本身就有缺陷。”
“国外领先的机床制造商已经开始使用数值计算进行静力学、动力学分析,并用多体拓扑优化结构设计,而国内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正是我们可以纳入973计划的研究方向之一——‘重大装备中的基础科学问题’。
宋主任,您认为呢?”
许宁话音刚落,宋可建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确实,关于机床改进的部分是许宁这段时间的心血结晶,但后面提到的研究方向则借用了前世973计划的思路。
不过,他认为方法不同,最终目标一致。
丁志恒首先打破了沉默:
“小许,我对你说的这个领域并不熟悉,但你提到的数值计算和多体拓扑优化,这些不正是你的专长吗?”
许宁微微一笑,略显羞涩地搓了搓手说:
“我在这些方面确实有一些研究,也做出了一点成绩,比如改进歼8c的机翼结构和涡喷14的高压压气机设计……”
宋可建的反应更加明显,显然对许宁的背景感到震惊。
随着973计划话题的结束,他们的交流也接近尾声。
两位主任亲自送许宁出门。
目送着许宁远去,宋可建感叹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老杜找到的人才真不一般。”
丁志恒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许宁时自己的反应:“我当初也是跟你一样吃惊,后来就慢慢习惯了。”
宋可建轻轻摇头,捋了捋白发:“年纪大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如从前,追不上年轻人的步伐了。”
“别这么说。”
丁志恒安慰道:“据我观察,像小许这样的天才并不常见,我们这些前辈仍然有重要的作用。”
“话虽如此,我还是希望国家能有更多这样优秀年轻的力量。”
两人边聊边回到会议室,似乎没有立刻离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