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楼起映朝霞,武后改革震天下。
平衡势力巧运筹,巩固皇权显英华。
两名侍卫将李君羡拖了出去,沉重的脚步声逐渐远去,最终消失在殿门外。大殿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氛,每个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响。武则天缓缓地坐回龙椅上,金色的龙椅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耀眼。
她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桌面,一下,两下,三下……有节奏的敲击声,如同鼓点一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压迫感。一下一下,仿佛敲打着众人的神经,也敲打着武则天自己起伏不定的心绪。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将胸腔中翻涌的情绪压抑下去,逼迫自己冷静下来。眼神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深邃的眼眸中,却仿佛蕴藏着更深不可测的寒意,让人捉摸不透。
李君羡的举动,在她看来,并非只是简单的求爱,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试探,试探她对权力的掌控是否牢固,试探她对感情的底线在哪里。这让她感到一丝不安,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要牢牢掌控一切的决心。她微微眯起眼睛,思绪万千,权衡着利弊,盘算着接下来的应对之策。片刻之后,她抬起头,目光扫过殿内众人,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缓缓开口道:“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听到女皇的召唤,立刻应声上前,恭敬地走到武则天身旁。她拿起墨块,在砚台上细细研磨,然后拿起毛笔,提笔悬空,静静地等待着女皇的指令。
“李君羡,官拜……”武则天顿了顿,似乎在思考合适的措辞,最终冷冷地吐出几个字,“废除他的一切官职,贬为庶民,流放岭南。”她语气冰冷,不带一丝感情,仿佛在宣判一个无关紧要之人的命运。殿内空气凝滞,众人屏息,不敢发出丝毫声响,唯恐惊扰了这位喜怒无常的女皇。
上官婉儿垂首立于一旁,手中的笔微微颤抖,却依旧保持着镇定。她深吸一口气,将墨迹饱满的笔尖落在纸上,一笔一划,清晰有力地写下女皇的旨意。
“臣,遵旨。”上官婉儿的声音清脆而坚定,没有丝毫犹豫。写完之后,她将圣旨双手呈上,恭敬地递给武则天。武则天接过圣旨,目光扫过上面的每一个字,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她将圣旨递给身旁的宦官,吩咐道:“立刻执行。”
宦官领命而去,大殿内恢复了寂静。武则天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思绪万千。李君羡的事情,对她而言,只是一件小事,但她深知,此事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处理完李君羡,武则天将目光转向了更为重要的朝政。
她明白,要真正巩固自己的地位,单凭铁血手腕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以赢得民心,巩固统治。她首先想到的是科举制度。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位,导致朝政腐败,效率低下。
她决定重用科举,打破世家大族的垄断,为寒门子弟提供晋升之路,从而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其次,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她决定增设武举,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为军队输送新鲜血液,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同时,她深知民心向背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她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收集民间意见,了解民生疾苦,以便制定更符合百姓利益的政策。这些措施,虽然触动了部分贵族的利益,却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也为她日后登基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着手改革沉重的税制,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体恤百姓负担,颁布了一系列减免赋税的政策。例如,她降低了田租,让农民得以保留更多收获;她免除了部分地区的徭役,让百姓有更多时间耕作自己的土地;她还对一些贫困地区进行税收减免,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力,她鼓励农耕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奖励发明和使用新型农具的农民。她下令兴修水利,不仅疏浚了旧有的河道、沟渠,还建造了新的水库、堤坝,有效地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使得原本干旱的土地也能获得充足的水源,从而大幅度提高了粮食产量。
此外,她还大力鼓励商业发展,不仅开辟了新的商路,连接了更多的城镇和乡村,促进了商品流通,繁荣了市场经济,还降低了商业税,鼓励商人积极参与贸易活动,从而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这些举措使得国库日益充盈,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武则天也因此赢得了“明君”的美誉。
她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绝不姑息任何腐败行为。她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构——“匦使院”,负责监督官员的行为,接受百姓的举报。这些“匦使”由她亲自挑选,忠诚可靠,执法严明,敢于直言进谏,不畏强权。
百姓可以通过投递匦箱,举报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对于查证属实的贪官污吏,武则天毫不手软,轻则罢官免职,重则流放抄家,甚至处以极刑。她鼓励百姓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对举报有功的百姓给予重赏。
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官场的腐败现象,提高了政府的效率,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拥护。在平衡各方势力方面,武则天展现出了她高超的政治手腕。她深谙权术,善于拉拢和打压,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