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此同时,京师以东三百里处的玉田,一支兵强马壮的明军正在此驻扎,正是从辽东而来,由吴三桂率领的关宁军。
其实吴三桂并非刚刚赶到玉田,而是在此驻扎已有数日,他之所以会在此驻扎,停止行军,自是因为他已经收到了吴襄的来信,得知了京师里的变故,故而才会犹豫不决,踟躇不前。
早在月初之时,吴三桂便接到朝廷下发的旨意,加封他为平西伯,命他率军火速入卫京师勤王。
然而吴三桂身在宁远,肩负抵御建奴的重任,实在不能不慎重行事,不把一切都安排妥当,自是不敢轻易离开。
等吴三桂安排好了宁远城的防务和所有大小事宜,集结部队率军自宁远出发,赶到山海关之时,就已经是三月十九日了,也就是大顺军攻入京师,崇祯皇帝朱由检煤山自缢的那一天。
但吴三桂未能及时赶到京师勤王,还真不能全都怨在他的身上,虽然吴三桂足足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出发赶到山海关,在此期间他有没有故意拖延无从得知,但从他接下来只用了三日,便行军四百余里,从山海关赶到了玉田来看,他应该是并没有故意拖延的。
只能说,是朝廷的旨意下得晚了,李自成的进军速度远远超出了朱由检的预估,以至于朱由检在朝臣们提议调吴三桂率关宁军入卫京师勤王之时,犹豫不决,迟迟拿不定主意,等他看到李自成率军逼近京师,才仓促下旨,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
京师险些被大顺军攻陷,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出了这么大的变故,自然是没有人会顾得上去理会吴三桂了,就算是之前那些向朱由检提议调吴三桂入境勤王的朝臣们也早就把吴三桂抛到脑后了,因为此时吴三桂来不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可就算谁都不去管吴三桂,那当亲爹的吴襄也不可能不管自己的儿子,自是第一时间便派人前去给吴三桂送信,把京师里的情况告知与他。
接到消息的吴三桂自是大惊失色,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这京师城破,皇帝驾崩,朝廷会不会追究自己的责任。
但当他冷静下来,又反复读了几遍吴襄的信后,吴三桂心里的担忧,便又烟消云散了,甚至还从吴襄的信中,看到了莫大的机遇!
父亲的信中说,是沈王率军入京勤王,战胜了大顺军,守住了京城,如今被群臣劝进,推举为摄政,坐镇京师,代理朝政。
虽然吴三桂并不认得这沈王,亦不清楚这沈王的底细,但是大明的藩王,情况都差不多,无兵无权,除了血统和身份高贵之外,还真没有什么权势可言。
所以这沈王若想在京师立足,若想上位,便离不开对朝臣权贵的倚靠,更离不开强大的军队作为保障。
虽然吴襄在信中说,是沈王率军击退了大顺军,但大明藩王府兵不可过三百,沈王自然不可能真的拥有一支受他统帅的军队,想必是沈王登高一呼,临时招揽附近的明军和百姓罢了。
如今已经打跑了大顺军,守住了京师,这支临时部队里明军和百姓自然也就会各自散去,各回各家去了,不可能还留在沈王的麾下,继续受他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