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他们二人暗中勾结,意图不轨?
王御史越想越觉得事情蹊跷,他决定亲自去探个究竟。
第二天,王御史特意绕道去了李学士府上。
一番寒暄过后,王御史状似不经意地提起郑羽。
“李大人,近来郑侍郎可是春风得意啊,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监察制度改革可是闹得满城风雨。”
李学士哈哈一笑,“郑大人年轻有为,为国为民,实乃我朝之幸啊!”
“只是这改革力度如此之大,不知郑大人能否掌控全局?老夫担心他会操之过急,反而弄巧成拙啊。” 王御史话中有话,试探着李学士的口风。
李学士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说道:“王大人多虑了,郑大人深谋远虑,早已成竹在胸。” 他停顿片刻,又补充道,“况且,郑大人还特意邀请下官一同参与制度的制定,想来定能完善不足之处。”
王御史心中一惊,郑羽竟然邀请李学士一同参与制定制度?
他本以为郑羽会利用这个机会打压自己,没想到他竟然反其道而行之。
这究竟是何用意?
王御史一时摸不着头脑,只能悻悻而归。
几日后的早朝上,郑羽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初步的监察制度改革方案呈递给皇帝。
方案详细且全面,涉及官员考核、监督、弹劾等各个方面,甚至还提出了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直接向皇帝汇报。
众大臣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大胆的改革方案,一时议论纷纷。
皇帝接过方案,仔细翻阅,脸上渐渐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龙颜大悦,当众称赞道:“郑爱卿深谋远虑,此方案堪称完美!朕心甚慰!”
郑羽谦逊地鞠躬,“臣愧不敢当,一切皆为陛下,为江山社稷!”
王御史站在一旁,脸色铁青。
他原本想借此机会弹劾郑羽,没想到郑羽却技高一筹,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赞赏,还将自己置于了被动之地。
他咬了咬牙,心中暗恨。
散朝后,郑羽走到王御史面前,拱手道:“王大人,下官新拟的制度还有诸多不足之处,还望大人不吝赐教。”
王御史愣住了,他没想到郑羽会主动向自己示好。
他看着郑羽真诚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
“郑大人客气了……”王御史的声音有些干涩。
夜深人静,皇宫御书房内,皇帝放下手中的奏折,揉了揉眉心。
他看向身旁的李公公,“李德海,你说,郑羽此人,究竟是忠是奸?”
李公公躬身答道:“奴才不敢妄言。”
皇帝轻叹一声,“朕也看不透他啊……” 他走到窗边,望着深邃的夜空,喃喃自语道,“但愿,他是真心为国为民……” 窗外,一道黑影一闪而过。
郑羽的改革方案在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守旧的大臣,他们的利益与旧制度盘根错节,自然对改革深恶痛绝。
他们暗中串联,搜集“证据”,试图在朝堂上公开质疑郑羽,找出方案的漏洞,将其驳倒。
早朝之上,这些大臣果然轮番上阵,引经据典,之乎者也,将矛头直指郑羽的改革方案。
他们有的说此举劳民伤财,有的说此举有违祖制,有的则说此举会动摇国本。
一时间,朝堂上硝烟弥漫,气氛紧张。
郑羽却稳如泰山,他早料到会有此番阻挠,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他从容不迫地一一解答他们的疑问,引用的案例精确,数据详实,逻辑缜密。
不仅如此,他还针对他们的质疑,提出了更完善的补充条款,将改革方案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反对者原本气势汹汹,却被郑羽驳斥得哑口无言,节节败退。
旁听的孙管家激动得手心冒汗,暗暗为自家老爷叫好。
他仿佛看到老爷如同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在朝堂上指挥若定,将敌人一一击败。
然而,郑羽的胜利只是暂时的。
他改革的锋芒,触动了一些权贵的根本利益。
这些权贵在朝堂上失利后,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转入了地下,开始在暗中谋划,试图寻找郑羽的弱点,将他拉下马。
他们互相勾结,秘密商议,阴谋的种子在黑暗中悄悄发芽。
郑羽此刻正沉浸在改革的喜悦中,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毫无察觉。
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监察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中,丝毫没有注意到,危险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一步步向他逼近。
夜色深沉,一处隐秘的宅院内,几个身影围坐在桌旁,气氛凝重。
“郑羽一日不除,我们的计划就无法进行!”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必须尽快想办法除掉他!”
另一个阴冷的声音附和道:“我已安排人手,密切监视郑羽的一举一动,寻找他的破绽……”
“记住,”最先说话的人语气森寒,“此事必须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