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诗经》:这本教材的教学难点是爱情诗(1 / 2)古书奇谭首页

诗经作为儒家的一本教材,而且是主科教材,爱情诗部分是其教学难点,一度令后世的老师们头疼不已。估计他们为攻克这个教学难点也搞了不少的课题,写了大量的论文。其实,他们手头上就有一本重要的教学参考书,那就是论语。孔子在论语里留下了很多堪称经典的教学示范课。

毋庸置疑,诗经里的爱情诗是诗经乃至所有学科中最有魅力的教学内容,甚至没有之一。童鞋们在读到这部分内容时难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课堂讨论会比较热烈,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课堂秩序会有点乱。孔子遇到这种情况都不能制。虽然他是个大教育家,但对这样的教学情况也没多少高招。对于课堂上睡觉的学生比如宰予,字自我他倒是跟我们现在的老师差不多,骂两句“朽木不可雕也”表示痛心,认为他不给老师面子,把老师当催眠药了,让老师很尴尬。然后还嫌之不足,又会唠叨几句:“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你太不特么给老师面子了,我桑心蓝瘦香菇。而这个在孔子课堂上白天睡大觉的学生宰予宰子我以他的实际成就打了孔夫子一记大耳刮子,他不仅不是“朽木不可雕也”,而且后来位列孔门十哲之一三千弟子前十名,相当不赖啊。不过总起来说,孔子还是温柔敦厚,富有教学智慧的,而且他也不搞体罚抡戒尺。至少不见于论语。

说孔子有教学智慧首先体现在他把兵法上的避实击虚运用到了教学当中,而且堪称炉火纯青。对于爱情诗这部分的教学,他就采取了这个方法,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效果。请看教学录像: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这段话出自论语八佾。子夏问的这三句诗是诗经中硕人篇里的诗句。我们读到这几句也非常喜欢,觉得一个爱笑的脸上有着酒窝的一双美目顾盼生辉的姑娘一下子跃然纸上,她正在“对镜贴花黄”,先打粉底儿再描眉画眼。似乎这个姑娘不知愁为何物,天天都有好心情。多么富有感染力的诗句啊!但是子夏读硕人这三句诗不太懂。估计学迂了。或者照他的学习经验,此类诗都“不可以常理度之”。其实其他同学也好喜欢但不懂,不好意思直接问老师,但又很期待老师能解答一下。但孔子就是不讲。没办法,只好找课代表,让他当替罪羊。子夏文学水平最高,就担任了诗经这科的课代表,很多诗都是他替老师传授的。孔老夫子在一旁偷着乐,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啊。但这次子夏也遇上难题了,而且他也确实想听听老师的解释,好印证一下自己以前给童鞋们到底讲得对不对。于是他就来问孔子:“何谓也?”老师,这几句毛意思?孔子心想,坏了,不在课堂上讲,让他们自读,他们偏要穷追不舍,这可如何是好?他故作淡定,在内心把眼珠转了几转。毕竟是吃过的盐比他们走过的米都咸,他就避实击虚,以一个绘画的比喻来答复子夏:“绘事后素。”这比后来的大禅师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啥意思?就是说绘画必须先铺一块白绢,是为素地,然后才能在此素地上施采绘画。所以“绘事后素”就是绘画的事儿后于“素”。“素”是比喻美女的口辅脸颊美目,这是美的素质,“绘事”比喻笑倩盼动,这是美的姿态,先有美质,而后有姿态,所以说绘画之事在素地之后。注意,前两句被他绕过去了,他回答的只是最后一句“素以为绚兮”。子夏心里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估计他要是正常的话肯定会骂:你特么比卫生纸都能扯。但他还是向标准答案靠了,思维定势吧?居然由此推演出一个礼学的道理,曰:“礼后乎?”意思就是礼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明和文饰,它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人类质朴、美善的品质之上,即仁先礼后,仁内礼外。真是脑洞大开,亏他想得出。这一下孔子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啊呀,这可不是我让你说的,是你自己说的。看我这教学水平!看咱这教学互动!多么成功的示范课啊。必须坚定他的信心,让他继续当这个课代表。于是,他高兴地拍着子夏的肩膀说,孺子可教啊!你连我都启发了呀一激动真话说出来了,这我就可以跟你一起讨论诗集体备课,共同忽悠同学们了。哈哈哈。估计子夏经此一役也就明白了,关于诗经的所有疑难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仁义道德。

看看,经过长期的标准化训练,孔子的学生都会这么答题。后世的老师们看了也都会照着葫芦画瓢了。最典型的关雎这篇,明明是一首爱情诗,毛诗序里偏要牵强附会地说这是歌颂了“后妃之德”,歌颂你个毛线啊,不就是个描写单相思的诗吗?

再看芣苢这首。

原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