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障碍,宗师(1 / 2)最唐朝首页

县学的日子平淡而紧张,不知不觉间秋天已到尾声,小班新生们入县学也已两月有奇,诗赋的学习如常进行,方星河在黄教谕布置的课业之外另加了任务,每天背诵赋文一篇,诗作五首,日课二百字雷打不动。

诗赋读的越多,背的越多,文字的感觉越好,尤其是赋,只要积累足够,根本不惧考场。

诗赋的学习顺利推进的同时,五经的学习却出了问题。

随着《诗经正义》通经的结束,现在开始进入辨经的内容,辨者辨析之义也,也即是对五经主旨与经义的总体把握与探幽发微,从某种层面讲,学经学到这一步才算刚刚入门,同时也是士子们分水岭的开始。

方星河从未经过辨经训练的弱势瞬间显现出来,极大的遮蔽了他在通经过程中表现出的足以让人惊艳的见识。

譬如《诗经》第一篇的《周南.关雎》,在对其主旨到底是“颂后妃之德”还是男女情歌的辨析上,方星河就完全摸不着头脑,甚至感觉有些莫名其妙,这有什么可辨的,不就是情歌嘛。

他的这一反应引发小教舍内一片大哗,原来前两个月在通经中大放异彩的方星河只会拾人牙慧,死记先贤固有的成果而已,一到开拓便天分全无。

黄教谕目睹此状,再度轻轻摇头的同时油然想到了自己,这个他越来越喜欢的学子真是跟自己当年很相似啊,勤奋诚朴足以面对默经和通经,辨经上终究是差了许多。

但辨经又委实太重要,从做学问的角度而言,学经能否登堂入室乃至成为儒学大家,默经通经只是基础,最后的辨经则是根本,这一步跨不上来便是泯然众人,跨的上且上的越高就越能一览众山小。

即便不想成为儒学大家,只是在科举上下功夫,州学以下还没什么。州学以上,尤其是最后的礼部试,考经考的就是辨经,也只有辨经才能将来自大唐各地的佼佼者们区分开来。

简而言之,默经,通经是辨经的基础,辨经则决定了一个学子学经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不管是在学问上还是科举之路上。

方星河在辨经上迟迟进入不了状态,此前始终被他压着一头的周博文却突然逆势而起,表现惊艳。

关键的是白胖子每次意兴遄飞之际,还总喜欢喊方星河与之同辨,而后借方星河将他衬托的愈发光彩夺目。

这是周博文尽情驰骋的舞台,意气风发莫此为甚。

他越是扬眉吐气,便将方星河衬托的越惨。

一时间,县学内议论蜂起,众学子皆言入学考试时若有辨经,周博文必是第一,方星河胜在诚朴,但潜力已尽,难有长远前途;周博文虽则跳脱了些,但潜力深远,未来不可限量。

这一日,周博文又在课堂上好好让方星河给自己陪衬了一回,心怀大畅之下,放学便直奔柳宅求见表小姐。

柳家花厅,周博文刚坐定未久,白衣人与半个脑袋对视一眼后问起了他在县学中的趣事,经此两月,她们已经知道住在县学荒园中的青矜少年就是方星河,也知道他是周博文的死对头。

当然,这些消息也正是从周博文口中得知。

这事不问周博文也会说,何况开口发问的还是他日日魂牵梦绕的白衣人?

周博文呷了一口桂花饮子后当即绘声绘色的说了起来,把一场《周南.汉广》的主旨之辨说的天花乱坠,他本人如何旁征博引,探幽发微;方星河如何目瞪口呆,质木不文描述的绘声绘色,哪怕最微小的细节也不放过。

终于说完,有些口干舌燥的周博文看到白衣人凝神静听时微微歪着头的可爱模样,一时看的呆了,竟连桂花饮子都忘了喝。

半个脑袋“咕”的一声怪笑,周博文如梦初醒,素来在县学张扬自信的他竟难得的红了脸,白衣人没好气的瞥了半个脑袋一眼,“之前听你说那方星河通经功底甚是坚稳?”

周博文不乐意的点了点头。

白衣人微微侧着头陷入了沉思,周博文贪婪的看着,大着胆子道:“久闻表妹琴艺高妙,未知可否惠赐一曲?”

“你无琴心,性子也不合适,倒是琵琶更适合你”,白衣人一摆手,“我乏了,你也去吧”

周博文怏怏而去,直到走出柳宅时才高兴起来。以前屡屡求见而不可得,现在每次来都能见上,能在她面前享受这一待遇的唯有自己一人吧,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花厅内,看着周博文不舍而去,半个脑袋又是“咕”的一笑,“有人求着你不弹,有人不求你主动弹,可惜,那方星河竟是个笨鸟”

白衣人以手支颌犹如海棠新睡,“他能听懂我的琴,诵经和通经功底又不差,断然就不是笨鸟”

“那为什么……”

“周博文是有家学功底,方星河欠缺的则是点拨之功”。

白衣人自己点了点头,“对,就是如此。从通经到辨经本就不易,黄教谕本人的辨经功夫又差了些,导致方星河始终难以转换,若有人能为他拨云见日,他必能豁然开朗”

方星河自己也急,感觉一处不通整个学习节奏都被打乱了,一急一乱就难免心躁,连下午的功课都无法安然进行,索性离了县学奔县衙探望阿耶方之广,也算发散发散。

“钱叔,方叔,李叔,看到我阿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