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舒今天给大家演示的是面点,中华美食里,从南到北,面食的种类多不胜数,认真统计的话可能会多达上千种。
他自然不可能都会,先把自己擅长的教给大家,其它的以后再慢慢摸索,今天教给大家的是灌汤小笼包。
在中华大地,高档餐厅里的白案厨师用的面粉一定是河套地区出产的,该地区的麦田拥有土地肥沃、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等特点,产出的小麦磨出的面粉麦香浓郁、柔韧筋道。
庄园里的小麦还没成熟,林舒用的面粉还是用上次从帝都带回来的小麦磨出来的。
将麦粒清洗一遍之后晒干,用石磨磨开,这时得到的是很粗的颗粒,麦麸和麦芯混在一起,然后使用另一个滤网再过滤,反复过滤几次之后,麦麸被过滤干净,将得到的麦芯用石磨再细细磨一次就行了。
这其中的原理并不复杂,最麻烦的就是过滤麦麸的这一步,还好只是小批量的尝试。林舒看着最后磨出来的面粉,非常满意,虽然有点灰色,但味道跟经过漂白工艺的面粉不会有很大的区别。
正宗的小笼包用的面团不用发酵,加一点开水揉匀之后,将面团放在一旁静置。
将新鲜的猪皮放入沸水煮一小会,拿出来冷却之后用刀切取中间薄薄的一部分,然后切丝,放入熬好的鸡汤中煮,富含胶质的猪皮在鸡汤中慢慢煮化,变成一锅浓汤,将浓汤倒入碗中,冷却之后放入“冰箱”冷冻。
肥瘦相间的野猪腿肉,剁成肉糜,撒上嫩绿的葱花、生姜末,加入油、盐、白糖、胡椒粉等,搅拌成馅,作料的种类不宜太多,太多会影响馅料的原味。
把和好的面揉成长条,做小笼包的面讲究薄和韧,因为面没有发酵,太厚的话会影响口感,而馅里面还有汤汁,韧性不够会破皮影响卖相,因此对面粉的要求比较高。
用刀切成一个个小面团,就可以开始包了,林舒边给大家讲解要点边开始捏,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每张面皮里放入肉馅和一小勺冻成型的猪皮冻,捏成标准的十六道褶子。
他的动作轻松写意,所有人都细细地盯着他的手里的动作,仿佛施了魔法一般,每个包子的大小、形状都一样,甚至连花纹都一样。
希尔已经有些基础,洗干净手拿起一块面团自己包了一个,虽然比较完整,但跟林舒包的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
林舒微笑着说道:“这个不难,练习几次之后就能掌握。”
包好的小笼包放入下面垫了干荷叶的蒸锅之中,水开之后蒸锅放入,包子个头比较大,蒸十分钟左右就好了。
下锅蒸的时长也有讲究,时间太短馅料不熟、猪皮冻化不开,太长的话面皮容易老并且容易裂开,导致汤汁流失,这个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正宗小笼包的吃法是搭配香醋或米醋,林舒用自己酿的醋、酱油、大蒜、姜等等做了一碟调料。
片刻功夫,小笼包熟了,香气弥漫着整个酒馆,大家都被香味给吸引过来。
林舒拿筷子夹起一个包子放到碟子里,轻轻咬了一口,面皮的麦香味混合着汤汁的肉香扑面而来,尝了口鲜香的汤汁,蘸了蘸作料,将整个小笼包放入口中,一瞬间各种味道在舌尖绽放,让他十分满足。
大家都按捺不住了,纷纷开始动手,学着林舒的吃法,虽然烫嘴还是忍不住大口地咬下去。
林舒给小米夹了一个,小嘴吃得满嘴流油。
酒馆里只剩下吧唧吧唧的声音和各种赞叹声,香味一直飘到外面把正在打盹的迦莫都给吸引了进来,疑惑着说道:“我刚刚明明吃的很饱,这会儿怎么又感觉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