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4章 晴天盖房(1 / 2)我有个职业面板首页

张伟一连沟通了3天,总算是说动了五人,之后张伟也不想再耽误下午了,程茂辉还有刘冬梅不只一次的告诉他,度过实习期。

他现在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拿着这五个人的名单...

张伟就报给了程茂辉。

程茂辉对于张伟这边报上来的这些“高工资”却是反应平平,充分地表现出来了“财大气粗”的是什么样子的。

这一刻,张伟甚至都觉得,自己是不是应该聊聊涨薪的事儿...

当然了,这个也就想想,毕竟他还没正式入职呢。

一切等入职了之后再说。

不过张伟胡思乱想的时候。

程茂辉这边看完之后,却是缓缓开口,“这些人工资都没问题,只要是优秀的人才,再高的薪资,我们公司这边也是能出得起的,不过...”

程茂辉注视着张伟,“小伟,我一共给了你6个团队名额,但这里只有5人,还剩下的那个呢?”

张伟略有些心虚,毕竟原因是和他的私心有关,但来之前他心里已经打好了腹稿。

“最后那人是数据分析师,我前公司那边给数据分析师的薪资太高了,再加上福利待遇等,真要把人挖过来,可能一个人至少都需要六七万,甚至10w才可能挖得动,我觉得没什么必要。前公司那边,这个部门才刚成立没几个月,那些员工也都只是一些新人,甚至是才毕业的大学生而已....”

张伟觉得自己也是为了公司考虑。

程茂辉没有插话,就只是看着张伟,突然就觉得,这人太过小家子气了,之前自己明明告诉了他,一定是要把人才挖过来。

但看着那些被“说动的人才”,清一色,最高的薪资也才5w,他原本还以为吴舟那边公司的薪资上限也就一两万到头了呢。

哪想到,最后,居然是张伟这小子,将“高薪资”的全给pass了。

程茂辉强压下心中火气,但脸色却是不那么好看了。

“那如果公司这边市场上招聘到对应的”数学系”高材生,你能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数据分析师”吗?”程茂辉反问。

只一句话,就把张伟也噎住了。

“我...我可以...”张伟半天最后还是嘴硬的说出了自己可以,毕竟他也用过那些“数据”,大不了就是逆推吗,虽然他还没逆推过...

程茂辉能看出来张伟是在死要面子...也不想在这个事情上多费口舌,直接说道。

“好了,我有时间培养,但你真的有时间嘛,我最后再和你说一遍,你只有3个月的时间,现在已经快要过去一个月时间了,换而言之,你只有2个月多时间...如果你不能通过公司这边规定的实习期要求的话,哪怕是我非常地看好你,也不行...”

“去吧,不论是7万也好,10万也好,把人挖过来,你的团队哪怕是只缺一个合格“数据分析师”,那也是不完整了,不完整的团队,你又怎么能发挥出来自己全部的能力呢....不用为公司考虑钱的事,当务之急,还是先把你的团队组建好,早日度过实习期...”

“好的,程总,我知道了!”

然后...当天晚上,张伟就加大了“挖人”的“筹码”的力度。

“阿伟,你这新公司这么有钱的吗?10万月薪,真能给我?”

“这个薪资说实话,对我的诱惑确实不小,但我得问清楚,真的能拿到吗?你们公司盈利能力怎么样?能支撑这么高的开支吗?”

“我知道你们公司背后老板的确有钱,但老板开公司,最终目的还得是得赚钱吧?你们公司的盈利点在哪儿?”

“公司要有足够的利润,才有底气发高薪。而你们公司卖的那些产品利润具体如何,我想我不说,你也应该清楚...大多数都是低毛利,甚至是负毛利。在这种前提下,你们公司现在人员开支又这么庞大,那最终公司的净利还有吗?”

“如果公司都不赚钱盈利,那这高薪能持续多久?能保证我能长期稳定拿到这个薪资吗?能给我一份至少三五年的保障合同吗?”

“我明白你说的,虽然在吴总公司也不能保证未来还能和现在一样,但起码现在公司盈利是看得见的,而且盈利的可观的,薪资结构是健康的。但你的新东家呢?”

"好了,好了,阿伟,我慎重考虑了一下,还是算了,不过还是要感谢你,谢谢你在遇到好机会的时候,有想到了我,后面有空的话,一起吃个饭...”

挂断电话之后,脸上原本还有着一丝笑脸的张伟。

笑容却是渐渐消失了。

脑海中却是不断地回想着前同事说的那些事儿。

是啊,公司如果不赚钱的话,员工的高工资是“可持续”的吗?

如果后面老板突然的就说不投资了,不砸钱了...

那公司的高工资还能持续下去吗?

一年又或者两年...

如果公司这边没找到盈利的话?

“如果公司倒闭了,我还能找到这么高薪的工作岗位嘛?或者像吴舟那边一样的...”

“不会的,不会的,公司老板那么有钱,我们这点工资,那才几个钱...”

张伟心里暗示,催眠自己,让自己不再去“胡思乱想”。

等到心情调节得差不多了之后,他的脸上重新浮现了笑容,然后拿出了手机,找到了第二个数据分析的联系方式。

“喂,强哥,我是阿伟啊...”

“嘟嘟...”

.....

吴舟公司这边,其实不仅是李佳,还有其他的一些员工也有和吴舟或者李思思反应过,张伟挖他们的事。

但知道归知道,吴舟和李思思这两个公司负责人,对这种事却是听之任之的状态,就好像不知道一样。

"人心惶惶”,那也就当是“人心惶惶”了。

真要走,那也就让他们走了。

这就像“盖屋顶需要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盖”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