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周王室的分封制越来越显露出弊端,周王的话越来越没人理睬,礼崩乐坏,诸侯对内变法自强,对外蜂起争做霸主,有人对周王室的鼎感兴趣有人到中原抓鹿有人打着周王的旗号攻伐他国,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立威。后人遂有“春秋五霸”的说法。这五位霸主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霸主各有特色,但你一定对宋襄公这位“霸主”印象深刻并嗤之以鼻,并认同他是“蠢猪式的争霸者”。
之所以获得“蠢猪”的雅号是因为宋襄公在与楚国的泓水之战中不听建议,指挥不当,一次次丧失有利战机,使这场关系到宋国称霸大业的本来有绝对把握打胜的关键一役以己方损兵折将,自己腿上也中了一箭告终,而且他后来也因为箭伤发作而死,其称霸大业就此归零。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位宋襄公至死也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总之是像孔乙己辩解“窃书不是偷”一样“之乎者也”一番,大意是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对手那样不能算赢,他这样也不能算输。言之凿凿、理直气壮。我们不禁一头雾水了,他说的都是些什么道理?他到底是被怎样的古训洗了脑呢?这些古训都是哪里来的?再就是,既然并没有成就霸业,为什么后世又称他为五霸之一呢?
其实,宋襄公才是真正的熟读兵法,并按照战争规则打仗的一位霸主。只不过他读的兵书并不是孙子兵法,而是比孙子兵法还要古老的司马兵法罢了。就是这部书,给宋襄公洗了脑,导致他在战场上一败涂地,称霸大业归零。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这部神奇或曰奇葩的兵书。
司马法是中国先秦时期重要的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的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是很高的。汉武帝时,还“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司马迁也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东汉以后,马融、郑玄、曹操等人的著作中,都曾以司马法为重要文献资料而加以征引,据以考证西周和春秋时期的军制。晋唐之间,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人,也多以司马法为立说的根据。可见司马法当时仍具有军事权威著作的声誉。北宋元丰中公元10781085年把司马法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颁行武学,定为将校必读之书,其重视程度,也不减晋唐。迄至清代,姚际恒、龚自珍等人,疑为伪书。但对他们所质疑的问题,详加考查,但根据不足。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汉书艺文志说“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备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说“自古王者而有司马法。“同是太史公自序“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王子成父能绍而明之“。“司马“作为职官之名,在殷墟的甲骨刻辞中还未出现,而起于周代。所以,司马法应是周代的兵法著作,唐朝李靖曾对唐太宗说司马法出自姜太公之手,这更加说明司马法出自西周早期。宋陈师道说“所谓古者司马兵法,周之政典也。“王应麟说“古者司马法,即周之政典也。“都是对的。说明它不是专门的军事理论著作,而包括有军法、军礼、军事条例、条令等典章制度,具有军事教典的性质。因为它由“司马之法“而来,故称司马法。司马法到战国初已经失传,所以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把司马穰苴的著作也附在其中,编成司马穰苴兵法。因此,司马穰苴兵法既包括有古代司马法的内容,又有司马穰苴对司马法的诠释和自己的著作。司马穰苴兵法至汉代已简称为司马兵法,后来更简称为司马法,或许是因为有人已经不把它当做兵法来读了吧。
那么,司马法这部书到底有哪些有价值的内容和著名的观点呢?有耐心的读者可以看一看,肯定会获益匪浅。
第一,仁本篇,主要论述以仁为本的战争观。
它把战争看成是政治的组成部分,是通过政治手段达不到目的时而采取的另一种权衡手段。所以它的战争观非常的高大上“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这个战争观包括以下三个核心内容其一,“杀人而安人,杀之可也“;二,“其二,“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其三,“以战止战,战之可也“。它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但强调以仁为战争之本,实质上已经接触到了这个问题。
从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出发,本篇提出的作战原则是战争不能违背农时;战争不能在疫病流行时进行;战争不能强加给有国丧的国家;战争不能在敌国受灾时发动,也不能在夏、秋两季兴兵,以爱护敌对双方的民。这些观点,直到春秋时期,列国还有遵行的。不仅如此,从仁本观念出发,本篇又提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著名论断。表现了它既反对战争,又不忘战争准备的进步态度。这种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正是周代以王者之兵为正义之师的思想的反映。是不是很厉害?这个观点我们现在还在不断引用。可是后来的战争基本上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强调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奇袭”。至于火攻法,空城计等奇谋秘计就更非司马法的作者所能梦见的了。
本篇保存着一些古代的战术原则,读来非常有趣。如“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成列而鼓“,“争义不争利“等等。这些原则与宋襄公在宋、楚泓之战中所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不鼓不成列“精神是一致的。它反映在西周及其以前的时代,交战双方采用大方阵作战,队形呆板笨重,转动不灵,只需一次攻击,胜负即已分清。保持队形严整的一方总能战胜队形不整的另一方,而战胜者也只要求对方屈服,不以争城争地为目的。可谓非常的“贵族范儿”,而且人道主义情怀满满。到了春秋时,由于诸侯兼并和争霸战争的频频发生,这些战术原则就成为了过时的东西。宋襄公在泓之战中墨守成规,坚持“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等“古之为军“的原则,既不能依据变化了的形势,采取新的战术,又反对司马子鱼的正确建议,结果导致兵败身亡,遭到时人的批评。所以,错不在司马法,而在于宋襄公的食古不化,不与时俱进。不过,尽管如此,后世还是有人把他当做上古那种高贵战法的亲身实践者,认为他虽死犹荣。司马迁就是这么认为的,不然也不会在史记里将其列入五霸。
最后,本篇指出在先王“圣德之治“时代,没有战争。在贤王“亲制礼乐法度“的时代,战争用来征伐不义的国家。到了王霸时代,变乱纷起,才用战争来惩罚犯有“凭弱犯寡“、“贼贤害民“、“暴内陵外“、“野荒民散“、“负固不服“、“贼杀其亲“、“放弑其君“、“犯令陵政“和“外内乱,禽兽行“等各种罪行的诸侯国家。能看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战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司马法的一个进步。
第二,其天子之义篇,综论了军事教育的各种法则。
此篇开篇即提出,凡贤明的君主,不使用未经军事教育的士卒作战。这也是人道主义的体现。没经过军事训练就上战场,是对生命的极不负责任,相当于“以羔羊投那虎”。那时候军事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贵贱等级观念;人伦道德规范;认识朝廷礼法与军中礼法的区别;树立不夸功、不争功的思想;以服从军令为核心的赏罚原则。
在治军原则上,司马法既反对治军过于严厉,又反对治军没有威严。主张恰当地使用民力、畜力、任用官吏和有技能的人。尤其在用人上,要善于选择、启用有德行、有道义、服从命令而又善良的人,要坚决排斥奸邪、残暴、武断专横以及恃勇逞强的人。
在作战原则上,主张舒缓地进攻,徒不趋,车不奔,保持严整的战斗队形,即使追逐逃敌,也不可逾越战斗行列。因为军队的稳固性,正在于行列的整齐性。使用人、马不得过力,进攻速度也不可以超出命令的规定。这些古朴的战争观念和战术原则,反映周代早期的战争还保存着较多的原始性质。我们通过这些规定不难想见古战场那堂堂之阵、烈烈之旗的动人景象。本篇还指出,将士在朝廷和在军队要表现出不同的气度。在朝廷要温文尔雅,谦虚谨慎;在军中则要勇猛果决,体现出礼与法、文与武相辅相成的精神。真是所谓王者之师!
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右兵”,右即重视,古人以右为尊。兵指兵器。也就是重视武器的作用,要了解“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的特点,充分发挥“长以卫短,短以救长“的作用。再比如,强调每一名士兵在队列中要有固定的位置,不能随意更改。等等。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打的都是清一色的不义之战,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要的是胜利的结果。所谓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军事的性质和行为必然随政治发生变化。战场上,人们纷纷反其道而行之,古老的战术原则逐渐被全盘颠覆。新的兵法正在孕育之中,为胜利不择手段和兵以诈立的观点正在形成。司马法的作者对战争的这些变化其实也是有预感的。比如书中突出仁义说教,把战争说成是仁慈的。又美化上古教化,认为周不如商,商不如夏,夏不如虞,以至把战争看成是“德衰“的结果等等。这一代不如一代的总结恰恰表明了战争及人们对战争的认识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如果说司马法是上古三代兵法的活化石,那么宋襄公泓水之战的战例,就是实践这套战法的一个标本。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奉行“蠢猪式的仁义语“,既不注重实力建设,又缺乏必要的指挥才能,最终覆军伤股,为天下笑。正如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泓水之战标志着自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为主的“礼义之兵“退出历史舞台,新型的以“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的崛起。
司马法不是一时一人之作,但之所以最后把司马穰苴这个人给捎上,并非没有原因。这个人可不是泛泛之辈。
司马穰苴,原名田穰苴生卒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司马穰苴本姓田,名穰苴。田氏家族在齐国是名门望族,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齐桓公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改姓田氏。
我们可以通过一件事来了解一下这位将军的风采。
齐景公的时候,晋国进攻齐国的阿城和甄城,同时燕国又侵略齐国黄河南岸一带。齐国军队大败。齐景公为此十分忧虑,寝食难安。
一天,大夫晏婴悄悄来到齐景公跟前,向他推荐了田穰苴,说“田穰苴虽然是田氏门中偏室所生,但是他这个人,文能令人信服,武能威慑敌人,希望大王能试试他的才干。“
于是,齐景公召见田穰苴,同他谈论军事,对他的才干非常欣赏,就任命他做大将,领兵抗击晋国和燕国的军队。